字词 | 战争赔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战争赔偿war compensation由于违反战争法而负责的赔偿。1970年10月18日海牙《陆战法规和贯彻公约》第3条规定:“违反该章程规定的交战一方在需要时应负责赔偿。该方应对自己军队的组成人员做出的一切行为负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战争法的发展,特别是确立个人对战争犯罪的国际责任后,对违反战争法规行为的赔偿问题未被提起。 战争赔偿战败国根据和约规定付给战胜国一定数量的实物或现款。根据国际法,只有被侵略的国家有权要求侵略国赔偿因战争而遭受的损失。 战争赔偿由战败国根据和约的规定,付给战胜国一定数量的实物或现款。按照国际法规定:战胜国必需是被侵略的国家,才有权要求赔偿和接受战败国的赔偿。但是,历史上有许多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武装侵略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达到侵略目的后,即迫使战败国签订不平等条件,索取大量战争赔偿。这种索赔的实质就是掠夺,与国际法规定的战争赔偿性质完全不同。 战争赔偿War Compensation战败国根据有关国际协议、国际法或惯例,付给战胜国的赔偿。主要包括战争费用、国民的人身及财产损失等。赔偿内容包括赔款、赔实物及割让领土等。一般在战争结束后,战胜国与战败国均要制定有关赔偿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对德和约规定了德国的赔偿。和约235条规定:“德国应按照赔偿委员会所定之分期交付及办法(用现金、商品、船只及有价值之物或他物),于1919年、1920年间,及1921年之最初四个月间,偿付与200亿金马克价值相等之物……。”从理论上讲,侵略者理应给予被侵略者战争赔偿,但历史上有时由于侵略者是战胜国,被侵略者是战败国,因而常常出现的是侵略者向被侵略者索要赔偿。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受到这种不公正的待遇。苛刻的赔偿往往给被侵略者造成沉重的负担。 战争赔偿 战争赔偿zhanzheng peichangwar reparations战败国根据有关条约或其他国际公约的规定,付给战胜国一定数量的实物或现款(如外汇、黄金和白银等)的行为。由于赔偿往往以现款支付或折款计算,所以称“战争赔款”。 ☚ 威慑战略 战略预备队 ☛ 战争赔偿 战争赔偿War Reparations日本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其侵略、造成损失的国家应付的经济赔偿。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使亚洲与太平洋地区许多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损失。1945年《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明文规定:日本必须承担赔偿义务。占领日本的初期,美国曾提出严厉的索赔方案,要把日本工业设备的30%用于赔偿。后来美国改变对日政策,率先鼓吹不赔偿主义。1951年,片面召集英、法等国同日本在旧金山签订对日和约,提出“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并向其他国家施加影响,放弃索赔。但菲律宾、缅甸、印尼与南越坚持要求日本支付赔款。日本到1955年经济发展起来后才开始履行赔偿,到1976年支付完毕,总数为11亿美元,加上向南朝鲜与新加坡等放弃索赔国家提供的无偿援助总共为16亿美元。中国受害最深,损失最大,理应索赔。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时,中国政府以两国友好关系为重,放弃主动索赔。 ☚ 占领地区救济基金 禁止垄断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