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当代中国外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代中国外交 004 当代中国外交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通过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为贯彻基本原则服务的具体政策。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废除了近代外国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外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决定不经谈判即可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并在此基础上同它们开展友好合作关系。相继同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以后又同南斯拉夫和古巴建交。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外交关系,同各国广泛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从建国到1955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大都为社会主义国家和缅甸等邻国以及北欧等一些国家,计24个国家。亚非会议后,从1956年到1965年的10年间,特别是在1960年前后,中国又同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形成第二次建交高潮,建交者除法国外,均为亚、非、拉美国家。70年代初,中国同西欧国家出现了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有121个。1988年底,中国已同138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接着,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实现了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1990年7月,中国同沙特阿拉伯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8月中国又同印度尼西亚恢复外交关系。建国初,周恩来外长分别致电联合国大会主席和秘书长,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要求立即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及许多国际组织中的合法地位。经过长期斗争,直至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才通过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中国基于对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认识,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当代中国外交在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的亲自领导下,经过41年的实践,取得了伟大成就。在美国发动的侵朝、侵越战争中,中国人民同朝鲜人民、越南人民一道,粉碎了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顶住超级大国的压力,同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经济封锁、武装干涉、和平演变作坚决斗争,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倡导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主张,为真正裁军而不懈努力。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奉行睦邻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日益密切、日益广泛的友好合作关系,开展经济、贸易、文化往来,为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遵循国际主义原则,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支持世界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以及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世界和平、加速经济发展的努力,对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有成效的外交工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了越来越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 ☚ 近代中国外交 重大事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