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代讲武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代讲武仪 唐代讲武仪唐代皇帝阅兵演武的仪式。《新唐书·礼乐志六》: “仲冬之月,讲武于都外。前期11日,所司奏请讲武。兵部承诏,遂命将帅简军士,除地为场,方1200步,四出为和门。又为步骑六军营域,左右厢各为3军,北上。中间相去300步,立5表,表间50步,为2军进止之节。 别地于北厢, 南向。 前3日, 尚舍奉御设大次于。 前1日, 讲武将帅及士卒集于所, 建旗为和门, 如方色。 都之中及4角皆建5采牙旗、 旗鼓甲仗。大将以下,各有统帅。大将被甲乘马,教习士众。少者在前,长者在后。其还,则反之。长者持弓矢,短者持戈矛,力者持旌,勇者持钲、鼓、刀、楯为前行,持矟者次之,弓箭者为后。使其习见旌旗、金鼓之节。旗卧则跪,旗举则起。讲武之日,未明10刻而严,5刻而甲 ,步军为直阵以俟,大将立旗鼓之下。6军各鼓12、钲1、大角4。未明7刻,鼓1严,侍中奏‘开宫殿门及城门’。5刻,再严,侍中版奏 ‘请中严’。文武官应从者俱先置,文武官皆公服,所司为小驾。2刻,3严,诸卫各督其队与钑戟以次人,陈于殿庭。皇帝乘革辂至所, 兵部尚书介胄乘马奉引, 入自北门,至两步军之北,南向。黄门侍郎请降辂。乃人大次。兵部尚书停于东厢, 西向。 领军减小驾, 骑士立于都四周,侍臣左右立于大次之前,北上。九品以上皆公服,东、西在侍臣之外10步所,重行北上。诸州使人及蕃客先集于北门外,东方、南方立于道东,西方、北方立于道西,北上。驾将至,奉礼曰: ‘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皇帝入次,谒者引诸州使人,鸿胪引蕃客,东方、南方立于大次东北,西方、北方立于西北,观者立于都骑士仗外四周, 然后讲武。 次大角3通, 中军将各以鞞令鼓,2军俱击鼓。3鼓,有司偃旗,步士皆跪。诸帅果毅以上,各集于其中军。左厢中军大将立于旗鼓之东,西面,诸军将立于其南; 右厢中军大将立于旗鼓之西,东面,诸军将立于其南。北面,以听大将誓。左右3军各长史2人,振铎分循,诸果毅各以誓词告其所部。遂声鼓,有司举旗,上众皆起行,及表. 击钲,乃止。又击3鼓,有司偃旗,士众皆跪。又击鼓,有司举旗,士众皆起,骤及表,乃止。东军1鼓,举青旗为直阵;西军亦鼓,举白旗为方阵以应。次西军鼓,举赤旗为锐阵; 东军亦鼓,举黑旗为旗阵以应。次东军鼓,举黄旗为圜阵; 西军亦鼓,举青旗为直阵以应。次西军鼓,举白旗为方阵; 东军亦鼓,举赤旗为锐阵以应。次东军鼓,举黑旗为曲阵; 西军亦鼓,举黄旗为圜阵以应。凡阵,先举者为客,后举者为主。每变阵,2军各选刀、楯50人挑战,第1、第2挑战迭为勇怯之状,第1挑战为敌均之势,第4、第5挑战为胜败之形。每将变阵,先鼓而直阵,然后变从余阵之法。既已,两军俱为直阵。又击3鼓,有司偃旗,士众皆跪。又声鼓举旗,士众皆起,骑驰、徒走,左右军俱至中表,相拟击而还。每退至1行表,跪起如前,遂复其初。侍中跪奏 ‘请观骑军’,承制曰: ‘可。’ 2军骑军皆如步军之法,每阵各8骑挑战,5阵毕,大击鼓而前,盘马相拟击而罢。遂振旅。侍中跪奏称: ‘侍中臣某言,礼毕。’ 乃还。” ☚ 唐代谒陵礼 唐代大傩礼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