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章至二十九章】
此節與三節相應,就達道言誠之功效。蓋自‘治國視諸掌’至‘以永終譽’,致和功效之極致。
以上各章誠字,或以天之實理言,或以人之實心言,或言其功用,或言其功效,然是汎言至誠之道。而道須人以行,時中又為一篇主意,故篇將結殺,始説出‘其人’字。其人,即有此至德,凝此至道,以行時中之道者也。居上居下,在治在亂,無不得時措之宜,則體既立於吾身,而用可行於天下矣。二十八章承上章,言雖以至德凝至道,而無其位則不敢作禮樂。以‘從周’結一章之意者,以此。無德無位而自用自專,猶不得保其四體,況天下國家乎!身為天下國家之本,而此為身與天下國家際接之間,故章首引孔子之言,以申結上章之意,以致反覆丁寧,而又以起下文也。上下章身字當諦看,聖人出處之大節此亦可見。二十九章承上兩章,而言有德有位以作禮樂,考三王、建天地而不謬不悖,質鬼神、俟百世而無疑不惑,遠之近之,在彼在此,無不合於人心,而有譽於天下,則下章‘配天’之功效自可馴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