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动员城市人口下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动员城市人口下乡 《动员城市人口下乡》这是陈云1961年5月31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自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提出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以后,农业方面先后提出了“十二条”和“六十条”,初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的情况开始有了好转,但粮食的供应状况还很紧张,1960年粮食库存大为减少,1961年已经没有多少库存可挖。陈云在这篇讲话中,全面地分析了国民经济的状况,权衡利弊,提出了解救当时燃眉之急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动员城市人口下乡。精简职工和减少城市人口,这已成为调整经济中的一项最关键的措施。解决粮食困难有四条办法。一是继续调整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这是根本的,但要一个过程;二是工业要支援农业;三是进口粮食;这二、三条都有时间和数量的限制。四是动员城市人口下乡。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果城市人口不下乡,就只能继续挖农民的口粮,征购任务不减,贯彻“六十条”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是继续挖口粮,还是动员城市人口下乡,二者必选其一。为了说明必须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陈云分析了建国以来出现的四次粮食供应严重紧张的原因,说明有三次都是城市人口过多产生的。由此可见,农村能有多少剩余产品拿到城市,工业建设以及城市的规模才能搞多大。其中关键是粮食。陈云还进一步列述动员城市人口下乡的利弊。动员城市人口下乡是件很困难的工作,但如不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些更为严重的问题。一是把高产地区的积极性打下去。高产区就会变成低产区;二是牲口要继续大量死亡,对农业的损失太大;三是经济作物产量要继续下降;四是粮食进口要增加。总之,我们面临着城市人口过多和动员城市人口下乡的困难。两者相比,还是城市人口过多的困难更严重。只有走动员城市人口下乡这条路,才能稳定全局,恢复农业生产。接着,陈云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下这一决心的两点因素。一是对农业恢复快慢的估计。根据各方面的调查与计算,农业的恢复不可能很快,至少也要三、四年。所以,不能让很多人在城里吃着饭等待农业的恢复。二是怕影响工业生产。陈云说,城市人口下乡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不大。根据对工业的调查,现在许多工业生产上不去,原材料不够是很大的问题。棉花少了,纺织厂要停工;煤炭少了,钢铁厂要停工;钢铁少了,机械厂要停工;建材和设备少了,基建也得下马,等等。他还深入分析煤炭上不去的原因,开采与后备力量比例失调;大量设备失修,“带病”运转;工人粮食不够等等。所以,工业生产上不去,不在于人多人少,主要是工业生产能力受到严重破坏。不仅煤炭如此,其他采掘工业、冶炼工业、机器制造都有类似的问题。陈云还指出,工人下乡吃饭与在城里吃饭不大一样。下乡1 000万人,国家就可以少供应粮食45亿斤。为此,动员城市人口回乡,主要是“大跃进”以来从乡村招来的工人,那里来回到那里去,这个决心早下比晚下好。由于陈云的讲话是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陈云提出的这一调整经济的一个重大决策被中央采纳。1961年精简职工872万,减少城镇人口1 000万人以上。这一措施对调整国民经济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全文约6 000字,载《陈云文选(1956—1985年)》。 ☚ 做好外贸工作 当前经济困难的原因及其克服的办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