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保守派和民主派之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保守派和民主派之争 保守派和民主派之争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在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的两派政治力量之间的争论。一派为保守派(又称温和派)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an1757—1804)为代表,代表着大资产阶级和大种植园主的利益;另一派为民主派(又称激进派)以托马斯·杰佛逊(Thomas,Jefferson1743—1826)、托马斯·潘恩(Thomas,Paime1737—1809)为代表,代表着小资产阶级和一般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两个派别革命的要求和手段不同导致两派之间争论十分激烈,尤其是1787年制宪会议反映在宪法、法律、演说和小册子上的截然对立。汉密尔顿是1787年制宪会议宪法的主要起草人,同时他与人合作又发表了85篇论文,杰佛逊曾起草过《美国独立宣言》,著有《英属美洲的权利概述》、《弗吉利亚笔记》,潘恩著作有《常识》《政治论》《人权论》《反暴君论》《政府基本原理》,论著的思想都源于18世纪启蒙思想家。保守派借用了霍布斯的专制思想和洛克、孟德斯鸠的政治理论中的温和保守的思想。民主派则把洛克、卢梭的天赋人权革命原则和民主主义作为自己抗英斗争和反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制统治的理论武器。保守派和民主派的争论表现在:(一)保守派有一定的反英要求,但他们在思想上和习惯上与宗主国联系密切,因而害怕武装斗争,只主张通过协商来解决同英国政府的矛盾,民主派同情人民的斗争,反对保守派的妥协主张,要求用武力争取独立。在国际问题上,保守派主张采取亲英反法的政策,而民主派主张联法反英。(二)激进派与保守派围绕制定宪法的问题,争论更为激烈。两派虽然都拥护以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代替松散的邦联,但各自出发点不同。汉密尔顿极力推崇君主制,反对共和制,主张照英国的榜样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他鼓吹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指出财产的不平等造成了两个对立阶级的产生。这种阶级的不平等是人类社会中普遍的、永恒的、合理的现象。他说:“有人说,人民的呼声就是上帝的呼声,但在事实上是荒谬的”。他认为人民总是强横而反复无常的,应使“富人和出身名门的人”永远掌握政权,反对把“人权法案”列入美国宪法。他的观点遭到民主派的强烈反对,君主立宪制未被采纳。民主派要求宪法体现民主权利,实现国家制度民主化,杰佛逊针对反民主的逆流重申了天赋人权思想。指出平等及言论、出版、宗教信仰的自由是人民不可分割的权利;主张把人民的各种权利载入国家宪法之中,使之法律化、固定化。在以杰佛逊为首的民主派和人民的斗争下,美国国会通过了保障人权的十条修正案即《人权法案》,潘恩同样认为,第一批移民到达地球某一部分,当不与他人发生关系时,他们是生活在一种自由、平等的自然状态中,这时人的生存、自由、财产权利,追求幸福反抗压迫的权利都是人的天赋权利,而君主立宪和君主专制制度都不是自由的政治制度。 ☚ 桓谭反神学谶纬的斗争 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