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形成于1958年3月成都中央工作会议。1958年3月中共八大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其主要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条总路线酿成了1958年的“大跃进”。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这条总路线的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18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针和准则。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年3月毛泽东在党中央召开的 “成都会议”上提出,同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其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通过这些,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 赎买政策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shehuizhuyi jianshe zongluxian

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当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即将完成之际, 约在1955年冬, 毛泽东的注意力由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问题转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速度上,并不断反对右倾保守。后来,他吸收周恩来、李富春的意见, 把社会主义建设设想为又多, 又快, 又好, 又省。1956年元旦《人民日报》社论将之定为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同年6月20日 《人民日报》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写了《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强调既要注意多快,又要注意好省。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则公开批评了这一社论,1958年初接连进行批判。3月的成都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进而指出冒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并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被5月“八大”二次会议通过。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刘少奇所作的《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这条路线的基本点,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通过这些,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条总路线及其基本点,一方面规定了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运用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以及逐步实现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的方针,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高速度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从1958年至1978年底,中国的经济建设都是在这条总路线指导下进行的。

☚ 反右派斗争   “大跃进”运动 ☛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年3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它的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通过这些,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我国于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的制定经历了较长的过程。早在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1893—1976)就在几次会议上提出要采取又多又快又好的方法搞建设的问题。《人民日报》1956年元旦社论向全国人民发布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1957年,毛泽东认为“反冒进”把“多快好省”给砍掉了。在1957年10月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多快好省”必须恢复。同年12月12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把“多快好省”提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高度。1958年1月1日和2月3日,《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社论《乘风破浪》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口号,并进行了较多的论证。在同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点。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第二次会议,在上述思想和观点的基础上,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完整地概括出基本点。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巩固和发展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通过这些措施,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条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迫切愿望,适应了党的工作重点由革命向建设的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了对农、轻、重关系以及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正确处理。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总路线的提出和贯彻,以高速发展为核心,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失。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二次会议通过。当时规定的基本点是: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 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通过这些,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在反右倾、反保守的形势下,于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它的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通过这些,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条总路线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过分强调了主观因素,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容易引导人们犯“左”倾错误。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法制 ☛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我国于1958年3月提出的,内容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早在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阐明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又重申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1958年3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把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概括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同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制定并通过了这条总路线,大会的报告阐述了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通过这些,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论述,比较过去提出的建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一个工业国等提法更加全面和更能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符合党的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向建设的客观历史要求。其基本点还明确提出了实现总路线的方法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行几个“并举”,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把我国国民经济转变到现代化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些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客观经济规律和中国经济情况认识不足,加之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左”的思想的滋长,这条总路线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它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根据毛泽东的创议,于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基本点是: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 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通过这些,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总路线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人民群众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但由于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最终导致的“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等严重左倾错误的发生。

☚ 论十大关系   四个现代化 ☛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she hui zhu yi jian she zong lu xian

general line fo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general line fo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19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