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指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理论。在我国就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当时我们照搬苏联的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严重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深刻地意识到,发展商品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从而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什么联系呢?❶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❷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时,要求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种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邓小平在会见美国 《不列颠百科全书》 副总编辑吉布尼等美国学者时说: 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他特别强调: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 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 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3页)这一见地极富创造性,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1985年邓小平会见格隆瓦尔德时曾指出: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8—149页)从这段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邓小平把市场经济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联系起来,无疑是对那种把市场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异端的传统偏见的无情地打击,也是为市场经济恢复名誉。
根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的原则,把市场调节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一种辅助手段,并载入党的正式文件中。这实际上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的修改。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后指出: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 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 17页)从此,我们重新开始认识市场经济,并为之不断探索。
1984年10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 “有计划商品经济” 的新概念。《决定》 认为: “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17页)《决定》特别强调了充分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重要性。邓小平高度评价了 《决定》 的伟大历史意义,认为它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并且指出: “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我看讲清楚了。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 ‘异端’。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不是说四个坚持吗? 这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否则是 ‘四人帮’ 的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3、91页)在这里,邓小平严厉批判了仇视市场经济的人,并以此教育了党内的同志。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在总结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又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并且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 “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 的论断。由于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在实践中使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功能大大增强。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把市场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的思想并不是在短期内能够消除的。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人们总是被姓“社” 姓 “资” 的问题困扰而争论不休,如果不消除这些糊涂的观点,统一思想认识,要想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针对这些问题,邓小平尖锐的指出: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资本主义就没有控制,就那么自由? 最惠国待遇也是控制嘛! 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367页)1992年初,他在南巡谈话中又指出: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 “资” 还是姓 “社” 的问题。”“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373页)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邓小平十分注意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他鼓励人们: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 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些精辟的论断,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从姓 “社” 姓 “资” 的争论中解放出来,从而为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第23页)为了贯彻十四大精神,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 从我国国情出发,把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为新经济体制勾画了一幅宏伟壮丽的蓝图,这个 《决定》,标志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骤做了具体的规定: 到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再次肯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骤,并提出: 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要求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的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特别注意进行价格改革。正如邓小平指出的: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 “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2页)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主要要形成市场决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改变现在市场形成和政府定价的价格形成 “双轨制”,做到真正遵循价值规律。
总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成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必将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动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000001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