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鼻塞
因于外感风邪而致鼻塞,称为“伤风鼻塞”。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以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等局部症状为主症。相当于急性鼻炎。本病的主要病因为风邪侵袭。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邪可以兼寒或兼热而侵于肺系,发为鼻病。盖肺合皮毛,司腠理,若因气候变化,冷热不慎,过度疲劳,致使腠理疏松,卫气不固之时,风寒之邪乘机侵袭,则肺失清肃,邪毒上聚鼻窍而致鼻塞。或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直犯鼻窍,或风寒之邪久郁化热,肺气不宣,治节失常,鼻窍不利,而发本病。由于所犯的邪毒不同,病者的体质不同,伤风鼻塞可分为风寒鼻塞与风热鼻塞两型。
风寒鼻塞:症见鼻塞、鼻流清涕,喷嚏频作,说话鼻音重,咳嗽,痰稀薄,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局部见鼻腔粘膜肿胀,淡红,有清水样鼻涕。治宜疏风散寒通窍,方用葱豉汤加白芷、藿香等,风寒较重服荆防败毒散;头痛重者加羌活、川芎;咳嗽痰多加法半夏、白前、苏梗、紫苑、款冬花;咽痛加玄参、紫花地丁:寒从热化,出现热象者,加黄芩、金银花、连翘等。或可选用清瘟解毒丸、九味羌活丸、午时茶、利鼻丸等中成药。
风热鼻塞:症见鼻塞,涕黄粘稠,排出不爽利,伴发热、恶风,头痛,出汗,口渴,咽痛,咳嗽,痰黄粘,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鼻粘膜红肿,鼻道有粘液性或粘液脓性鼻涕。治宜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用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若头痛甚者,加蔓荆子、藁本;咳嗽痰多加前胡、瓜蒌、象贝母;咽痛加射干、马勃、麦门冬;鼻涕黄粘加黄芩。生地黄。亦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感冒退热冲剂等中成药。
鼻腔滴用药物,以疏风通窍为主,以改善鼻腔通气,有利鼻涕引流。常用的药物如滴鼻灵、葱白滴鼻液、1%麻黄素液等,每日3~5次。配合针灸疗法,鼻塞者选迎香、印堂;头痛者选太阳、合谷、风池、曲池等穴。每次2~3穴,强刺激,留针10~15分钟。
加强身体锻炼,常用冷水洗面,以增强抗邪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是预防伤风鼻塞的关键。除此,应劳逸结合,适冷暖,戒烟戒酒,及早彻底治疗体内其他疾病,如乳蛾、龋齿等。也可适量服用有预防作用的药物,如遇风寒及受雨湿后,即用生姜9克、大枣9克、红糖12克,煎服。有散风寒、除寒湿作用。体质较盛者,宜用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贯众各30克,水煎代茶饮或用10%大蒜液滴鼻,每日滴鼻3~5次,每次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