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桑螺
【名称出处】:《证类本草》 【概况】: 异名 桑树上牛儿(《丹溪心法》),桑牛、天螺(《纲目》)。 基源 为椎实螺科椎实螺属动物椎实螺的新鲜全体。 原动物 椎实螺Lymnaea stagnalis(Linnacus) 形态 雌雄同体。具螺形贝壳,形小如椎实,壳薄,暗色,半透明。螺旋部尖,体螺层颇大,壳口宽阔,无厣;体柔软,能缩入螺内。 头部有伸缩性的触角1对,触角内侧基部有眼;头部腹面具口器,短而膨大。体右侧前方有生殖孔,雌孔和雄孔分离。 有肺以营呼吸但因入水生活其外套膜的一部分又延伸成次生性鳃。 生境与分布 栖于池沼及小沟间。 冬季潜入泥中越冬。分布于黑龙江及新疆北部。 。【生药】: 采集 夏、秋季均可捕捉。 【药性】: 主治 ❶ 《范注方》:“主脱肛。烧之以猪脂和敷之。亦可末敷之。” ❷ 《小儿宫气方》:“治小儿惊风,用7枚焙研,米饮服。”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桑牛、蜗牛,蛞蝓三物,皆一类而形略殊,故其性味功用皆相仿佛,而桑牛治惊,又与僵蚕、螵蛸同功,皆食桑者,其气能入肝平风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