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投入产出经济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投入产出经济学 又称投入产出分析法。 是采用数学方法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工料和产出产品之间平衡关系的一种方法。它的核心是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说明每一种产业的产品是怎样在各个产业部门间进行分配的,同时又可以从中看出各个产业部门对每一种产业的投入。投入产出表按照计量单位可分为实物型和价格型两种;按照资料性质和内容又可分为报告期型和计划期型;按照资料范围还可分为企业的、部门的、地区的、全国的甚至世界性的多种。 投入产出表的用途可归纳为六个方面:(1)为编制经济计划,特别是编制中长期计划提供依据。(2)进行经济结构分析。 (3)进行经济发展预测。(4)研究重要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5)确定产品的价格,计算工资变动或能源价格上升对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6)研究一些专门的社会问题,如污染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等。 投入产出经济学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创立的。1936年,他在美国《经济和统计》杂志发表了投入产出经济学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系统中的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后又出版《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年》(1941)、《美国经济结构研究》(1953)、《投入产出经济学》(1966)等书。 我国运用投入产出经济学方法先后编制了1973年61类主要产品投入产出表、1979年21个部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以及1981年146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26部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许多省市也编制成功本地区经济部门或主要产品的投入产出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