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苓散
【方源】《丹溪心法》卷二。 【异名】四苓汤(《金鉴》卷五十二)。 【组成】白术 猪苓 茯苓各一两半 泽泻二两半 【功用】 ❶ 《痘疹金镜录》:利小便。 ❷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健脾止泻,利水除湿。 【主治】脾虚湿胜,水泻,小便不利;小儿阴囊肿痛。 ❶ 《丹溪心法》:泄泻。 ❷ 《痘疹金镜录》:痘内热。 ❸ 《医方考》:湿生于内,水泻,小便不利。 ❹ 《寿世保元》:麻疹已出,泄泻不止。 ❺ 《证治汇补》:湿气在中,清浊混乱,小便短少,大便溏泻。 ❻ 《张氏医通》:小便赤涩胀痛,及温热时行烦渴。 ❼ 《文堂集验方》:小儿阴囊忽肿痛。 ❽ 《杂病源流犀烛》:伏暑浊病。 ❾ 《幼科释谜》:风寒湿邪不解,烦渴欲饮者。 ❿ 《笔花医镜》:伏暑小便不通。 【加减】湿,加苍术,甚者,苍白二术同加(炒用);火,加木通、黄芩。 【方论选录】《医方考》:湿胜则濡泻。故湿生于内者,令人水泻;湿并于大肠,故小便不利。白术燥而淡,燥则能健脾,淡则能利湿;茯苓甘而淡。甘则能补中,而淡亦渗湿矣;猪苓苦而淡,泽泻咸而淡,苦者有渗利而无补益,咸者直能润下而兼渗利。丹溪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临证举例】腹痛泄泻 《临证指南医案》:薛某,腹满下至少腹,三阴都已受伤,而周身疥疮,数年不断,脉络中必有湿热,就腹痛泄泻,腑阳不通,不独偏热偏寒之治,常用四苓散,猪苓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一钱半,生于术一钱,椒目五分。 【备考】本方改为丸剂,名“四苓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痘疹金镜录》以本方加木通,东流水煎服;或为末,白汤调下。《寿世保元》:水煎服。《文堂集验方》:灯心汤调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