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抗绦虫病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抗绦虫病药 抗绦虫病药抗绦虫药是治疗寄生于人体的绦虫病的药物。这些寄生的绦虫计有牛肉绦虫、猪肉绦虫和猪囊尾蚴、阔节裂头绦虫、短膜壳绦虫、棘球绦虫及其幼虫期所致的包虫病等。对于驱绦虫药,分别叙述于后,但猪囊尾蚴所引起的囊虫病和棘球绦虫所致的包虫病,目前尚缺少高效治疗药物。 二甲十八胺(dymanthine) 分子式: CH3 (CH2)17N(CH3)2,碱基为液态,凝固点为22.89℃,药用盐酸盐(thelmesan)。试验证明对绦虫、蛲虫、蛔虫等均有作用。用于治疗绦虫病,疗效满意。治疗蛔虫、蛲虫病亦有很好疗效,对钩虫和鞭虫亦有作用。具有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达25~30%。剂量为50~150mg(视年龄大小而定),连服3天。 槟榔(arecae) 系槟榔树(Areca Cathechu)的成熟果,质坚硬、味涩、微苦,有效成分为挥发性的槟榔碱(arecol-ine),含量为0.07~0.1%。槟榔碱溴氢酸盐为白色柔软的针形或棱柱形结晶。对绦虫和吸虫病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能使虫体失去吸附肠壁的能力。又有兴奋毒蕈碱型胆碱受体的作用,因此能增强胃肠蠕动而产生腹泻,有利于将麻痹的虫体排出体外。对猪肉绦虫的疗效最佳,对其它绦虫、姜片虫、血吸虫亦有作用。少数服药后可产生心率慢,轻度呼吸困难、出汗、头晕、恶心或呕吐、胃肠痉挛和剧烈腹痛等不良反应。槟榔剂量为60~100g作煎剂去渣,空腹服用,一般不必再用泻药。高烧、胃溃疡、妊娠期及严重心、肾、呼吸道病患者忌服。 仙鹤草(agrimonia) 又称龙芽草,是蔷薇科龙芽草属植物(Agrimonia pilosa Ledab),其冬芽提出有效成分鹤草酚(agrimophol)为淡黄色斜方棱晶,易溶于氯仿和苯,微溶于醇和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药物主要作用于绦虫关节,对颈节和体节亦有作用。且能迅速穿透绦虫体壁,使虫痉挛致死,亦有杀血吸虫作用。用于治疗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短膜壳绦虫均有疗效。对阿米巴、滴虫亦有作用。用药后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头晕、冷汗和剧烈腹泻,偶可导致虚脱和出现对视神经损害。剂量采用药物根芽全粉,成人30~50g,儿童0.7~0.8g/kg,清晨空腹一次服药。若用鹤草酚时,成人为700mg,儿童25mg/kg,服药后1.5小时再用硫酸镁或酚酞泻剂。 鹤草酚 南瓜子(semen-cucurbitae) 葫芦科南瓜 (Cucurbita-maschata Duch)的干燥种子,含有效成分南瓜子氨酸(cu-curbitine),常制成过氯酸盐,系白色结晶。药物可使牛肉绦虫虫体瘫痪,常与槟榔合用。南瓜子氨酸对日本血吸虫童虫,亦有抑制作用。故用于驱牛肉绦虫,若单独使用时,疗效较差,可与槟榔合用。用法可服新鲜生瓜子60~120g,或去壳炒熟研碎吞服,亦可制成乳剂。服药后1~2小时,加服泻药排出。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 南瓜子氨酸 ☚ 甲苯咪唑 氯硝柳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