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抗线虫病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抗线虫病药 抗线虫病药抗线虫病药是驱杀丝虫、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等寄生虫的药物。早年的抗线虫药,多数来源于植物,如山道年、苦楝皮、使君子、乌梅以及土荆芥油等。由于这些药物的来源少,成本高,副作用大,不利于广泛应用。另有些有机原料药,如麝香草酚、己烷雷琐辛、四氯化碳、四氯乙烯等,这些药物均是毒性高,疗效差,已陆续被淘汰。近年合成药物中,发现了多种广谱驱虫作用的药物,分别简述如下: 卡巴胂(carbarsone) 是化学合成的五价胂剂,含胂28.1~28.8%,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乙醇,几乎不溶于醚及氯仿,易溶于碱。有杀丝虫成虫作用,但对微丝蚴则无作用,故治疗丝虫病时与左旋咪唑、乙胺嗪等合用。亦用于杀阿米巴和外用治疗阴道滴虫感染。偶有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亦有少数病例出现胃炎、肝炎。剂量每日0.25~0.5g,分2次口服,连服10天。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肝、肾阿米巴脓肿患者忌用。 苏拉明(suramine) 化学合成产物,白色或带红色,无嗅,味苦,易吸潮,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醇及苯。对丝虫成虫有效,作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对微丝蚴并无直接作用,故常与乙胺嗪合用,治疗盘尾丝虫病。也用于抗锥虫药。出现呕吐、浮肿、搔痒、荨麻疹、休克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损害肾脏,产生蛋白尿、粒细胞缺乏症等。肾脏病和肾功能不健全者忌用。剂量首次静脉注射500mg,如能耐受,以后每星期用药1g,疗程4~6周,总量不超过6.5g。 哌嗪(piperazine) 片状结晶,易溶于水及醇,有柠檬酸盐、己二酸盐等。放置空气中稳定,遇热也不破坏。具有抗胆碱作用,能使虫体肌肉麻痹,不吸附肠壁。也有认为能改变虫肌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膜电位增加,处于超极化状态。因影响自然冲动的传递,而导致虫肌弛缓性麻痹。该药用于驱蛔虫和蛲虫。偶见恶心、呕吐、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如每日剂量超过6g时,可发生共济失调、眼调节困难和遗忘等神经症状。驱蛔虫成人口服3~4g,儿童2~3g,虫卵未转阴者,次日可加服一次。驱蛲剂量,每日50mg/kg,分2次服,1日当不超过2g,连服7~10日。驱钩虫、绦虫、鞭虫,作用不明显。有便秘者,加服泻药。肾功能减退者,减量使用。 三氯酚哌嗪(triclofenol piperazin) 白色结晶粉,熔点109~110℃,有三氯酚及哌嗪二药的作用,使寄生虫呈半坏死及半麻痹状况。治疗钩虫病、蛔虫病及鞭虫病。偶见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胃肠道症状,服药期不可饮酒。肾脏病患者慎用。口服剂量每日50mg/kg,连服2日。 苯二异硫氰酸酯(bitoscanate) 商品名逼杀钩,黄色结晶物,无臭、无味,溶于醇及氯仿,不溶于水。药物半寿期长,体内排出缓慢故每疗程间隔需8周。药物通过血液及表面扩散双重途径达到肠腔,对寄生虫发挥作用。实验动物口服药后8~48小时,血药浓度达到高峰,药从粪便排出,代谢物由尿排出。用于治疗钩虫病,对绦虫及兰氏贾第鞭毛虫有疗效,对蛔虫与鞭虫效果不明显。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偶有皮疹及肝功能损害。用法成人每次口服100mg,每隔12小时服1次,连服2~3次,胶囊或0.1g片剂。 酚乙铵(bephenium) 其羟萘酸盐,商品名灭虫宁,系白色粉末。双萘羟酸盐为淡黄色,味苦,药物稳定,水溶性不大,不需服泻药。本品对蛔虫先兴奋,后来麻痹,寄生于肠上部的虫,则易受药物作用。对十二指肠钩虫的作用,较美洲钩虫为强。药物对钩虫、蛔虫均有较好的驱虫效果,对鞭虫与毛圆线虫亦有作用。具有轻度恶心、呕吐等不适,五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偶可引起抽搐、昏迷、早搏或室颤而死亡。用于治疗钩虫病,剂量是顿服3~5g,儿童每岁0.2~0.3g。驱姜片虫每日3g,连服3日。现已停止使用。 扑蛲灵(pyrvinium pamoate) 为合成驱虫药,褐红色结晶粉,在水中几乎不溶。本品可抑制肠寄生虫需氧代谢,干扰对葡萄糖的吸收。驱蛲虫效果甚佳。对鞭虫和钩虫疗效较差,对蛔虫无效。有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刺激的不良反应。本品为红色染料,可染衣服及出现红色粪便。剂量为口服每次5~7.5mg/kg,睡前顿服,若未阴转病例,可间隔2~3周后,反复应用2~3次。 斯提巴碘(stilbazine iodide) 商品名驱蛲净。系化学合成药物,褐红色结晶粉,在水中几乎不溶。本品为抑制寄生虫的需氧代谢及其糖酵解。有驱蛔虫、蛲虫、鞭虫等作用。有轻度恶心、呕吐等胃道不适。剂量每日10~15mg/kg,分次口服,连服1~3日。 噻唑青铵(dithiazanine iodide) 又称地噻嗪,化学合成药,深绿色结晶,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醇。低浓度药液即抑制寄生虫的需氧代谢及其糖酵解作用。短时间已能产生不可逆性抑制。本品对鞭虫最有效,对钩虫、蛔虫、蛲虫亦有驱虫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水肿及发热等反应,亦有时出现不能坐立的情况,但于12小时左右,逐渐消失。剂量为首日每次100mg,次日起每日200mg,日服3次,连服4天为一疗程,可服2~3疗程。 羟嘧啶 (oxantel) 又称间酚嘧啶。化学合成药物,盐酸盐为白色结晶。双萘羟酸盐为淡黄色结晶,不溶于水。药理实验动物驱鞭虫甚佳。是目前人体驱鞭虫的首选药物,若与噻嘧啶合用,能协同广泛驱肠内各种线虫。有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能迅速自行消失。盐酸盐反应较大,而双萘羟酸盐几乎无反应。剂量5~10mg/kg顿服。 噻乙吡啶(thioethyl pyridine) 合成药物,桔黄色结晶,味苦,有引湿性。甚易溶于水、甲醇及二甲基甲酰胺中,水溶液中具明显荧光。药理上有驱大白鼠的巴西日本圆线虫及犬钩虫作用。对钩虫病、蛔虫病和蛲虫病均有疗效。有轻度头昏、恶心、呕吐、头痛、腹痛、流涎等不良反应。剂量为5mg/kg,临睡前顿服。钩虫病则每日1次,需连服2~3日。 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 苯并咪唑类合成药,白色结晶,无味,几乎不溶或微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氯仿、醚、酯等,可溶于二甲基甲酰胺。本品吸收代谢和排泄很快,服药后48小时,约80%由尿中排出体外。在组织中分布亦广,故对组织中移行的寄生虫幼虫和吸附肠壁的成虫,都有治疗作用。对旋毛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鞭虫病均有疗效,并对多种线虫的移行期童虫亦有作用,15%油膏局部外用,可抗钩蚴侵入人体。具眩晕、嗜睡、呕吐、搔痒、皮糙、头痛、乏力、血糖降低、低血压、幻视等,一般反应较轻,时间短暂,饭后服药可减轻药物反应。 ☚ 硫双二氯酚 乙胺嗪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