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响铃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响铃草 【概况】: 异名 野花生(湖北、湖南),铃铃草、肾气草(《四川中药志》),响铃子(《中国药用植物志》),马铃草、响亮草、荷承草(江西《草药手册》)。 基源 为豆科猪屎豆属植物假地蓝的全草或带根的全草。 原植物 假地蓝Crotalaria ferruginea Grah.,又名野花生、黄花野百合(《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多分枝,高30~100cm,植株各部分均被开展的长粗毛。 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3~9cm,宽1~3.5cm,先端钝或微尖,基部窄或呈楔形,两面被毛,而以下面脉上最密,叶柄长约2mm,托叶披针形,长可达1cm,通常反折。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2~6朵,苞片和小苞片相似,披针形;萼筒短,杯状,萼齿披针形,不相等,长约1cm,花冠蝶形,黄色,稍短于萼,旗瓣圆形,有爪,翼瓣倒卵形;雄蕊10,联合成一组;花药二型;子房线形,无毛。荚果圆柱形,长2~3cm,直径约0.5cm,膨胀,顶端有喙;种子肾形,长约2mm,宽约1.5mm。 花期6~8月。果期9~11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68页.图2465)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灌丛中或草丛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至菲律宾也产。。 【生药】: 栽培 宜温暖、向阳的环境。 一般排水良好的壤上,均可栽种。用种子繁殖,3~4月播种,直播。按行株距各33cm开穴,深2~3cm,每穴播种子约10粒,播后盖土或覆草木灰。 出苗后松土除草,用人畜粪水追肥1次。苗高7cm左右时进行间苗,每穴留苗3~4株。生长期间注意中耕除草,追肥2次。 栽培3~4年后,应翻蔸另种。 采集 夏季采收全草,晒干或切段晒干。 药材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鉴别 茎圆形,有黄棕色茸毛。叶片卷曲,多脱落,椭圆形或卵形,黄绿色。枝端尚带荚果,种子大多脱落。 带根者,根蜿蜒而长,圆形,少分枝,细根细长,表面土黄色。 贮藏 置干燥处。。【化学】: 含野百合碱。 参考文献 植物研究 1983;3(4)∶87 【药理】: 种子及叶含大量生物碱,可通过完整皮肤吸收,主要对肝脏表现毒性,但不出现贫血、血清总蛋白降低、血浆凝血酶元时间(大鼠)延长。 开花期植物的叶喂养山羊可引起中毒,干枯物则失去毒性。其抗肿瘤作用参见“野百合”条。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650。【药性】: 性味 苦、微酸,寒。 ❶ 《滇南本草》:“寒,苦、微酸。” 归经 《滇南本草》:“肺经。” 功效 养肝滋肾,止咳平喘,利水通淋,调经。 主治 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肾炎,肝炎,支气管炎,哮喘,膀胱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淋巴结炎,月经不调,白带,疔毒,恶疮。 ❶ 《滇南本草》:“敛肺气,止咳,消痰,定喘。”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贵阳民间草药》:“治病后耳聋:响铃草24g,石菖蒲9g。煎水服。” 单方应用 ❶ 《滇南本草》:“治久咳,痰中带血:响铃草蜜炙,煎汤服。” 食疗 ❶ 《贵阳民间草药》:“治气虚耳鸣:响铃草30g,猪耳朵1对。加食盐炖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