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设成效
1995年6月 16日至7月 1 日,世界粮食计划署派出终评团来新疆对“2817”项目进行了评审验收,经过详细审检,认为该项目是成功的,完成了预定任务,决定通过验收。
从1988—1994年,“2817”项目共实施了7年,累计开发土地面积3. 37万公顷,平整土地2.65万公顷,共完成土方量5 225. 2万立方米;建成灌溉渠道2 367公里,排水渠道1 995公里,衬砌防渗渠道232公里,水工建筑物4 760座; 修建道路781公里; 植树造林3 453公顷,封滩育林2 330公顷; 建护林围栏514公里,建成人工草料地2.28万公顷。1995年实际打草面积1.84万公顷,平均亩产达2 700公斤,已有6 848户牧民迁入项目区定居。由于一系列基本建设项目的完成,大大改变了项目区内的生产条件,牧民户均拥有饲草量显著增加,使绝大多数牲畜都能安全越冬度春,从而大大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据统计,项目区牲畜总头数由 1987年的 19. 83万头增加到1994年的26.22万头,增长了32.22%。同时,由于实现定居,改变了传统的游牧方式,牧民的商品意识也随之增强,开始驯养马鹿、挤售马奶、养鸡、种植枸杞等,开展多种经营,项目区牧民人均收入迅速增长,由1987年的418元猛增到1994年的1 035元,增长了2. 5倍。
在生产发展的同时,教育、医疗、卫生设施也有了相应发展,计新建小学6所,连同原有的共达31所,使项目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6%; 新建扩建卫生所、供销网点各4所,方便了牧民购买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和防病就医,使牧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都有了提高。
项目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也是明显的,项目开工以来,在项目区内大力营造防护林体系,种草种树,封滩育林,使昔日的戈壁奇迹般地出现了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对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和风蚀,调节小区气候,保护项目区内农牧业生产,净化定居区环境,都起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