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集贸市场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集贸市场建设

(二)集贸市场建设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促使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迅速发展起来,给城乡集市贸易与市场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大力培育、发展和组织建设集贸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
1.集市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为了加强和促进城乡集贸市场的发展和建设,省人民政府和主管流通工作的省政府财贸办公室,以及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先后制定和颁发了关于促进城乡集贸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对城乡集贸市场征用土地、筹集资金等均制定了优惠的政策、办法和规定。由此,福建城乡集贸市场建设速度加快,成交额逐年增长。据统计,1979年全省集贸市场个数为933个(其中农村市场890个),到1990年发展为1 705个(其中农村1 385个),11年增加772个,增长82.7%;年成交额从7.48亿元增加到78.73亿元,增长9.5倍,平均年递增达23.9%。
“八五”期间,福建建设市场的势头更猛,全省共建成集贸市场275个。至1995年底,全省城乡集贸市场达1 908个(其中农村集贸市场1 464个),年商品成交额386.30亿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11.9%和3.9倍,成交额的年平均递增率高达37.5%。涌现出了一批如漳州天宝香蕉市场,古田、罗源食用菌市场,建宁莲子市场,南安官桥粮食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此外,生产资料、资金、劳务、技术、房地产、信息等要素市场近年也竞相在农村各地出现,加快了农业商品化进程,全省农业商品率从1990年的63%提高到1995年的70.7%。
随着城乡集市数量增加和贸易规模扩大,使过去主要是农民参加,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为买而卖,自购自用,只是自然经济条件的调剂余缺的场所,变革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流通渠道、重要商品集散地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设多功能的集贸市场。传统的集市贸易,大都以街为市,露天交易,交易设施简陋凌乱。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设了一些砖木结构的顶棚市场,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一部分被侵占或被蚕食。至1977年,全省集贸市场中,露天市场占70%,而且市场结构单一,只有地产地销,零买零卖的小型农副产品市场。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增加市场的数量、种类, 改变市场的结构和购销方式, 改善市场交易条件。1980年建设了全省第一批简易顶棚市场,1981年开始建设钢筋水泥结构的永久性市场。此后,楼层式综合市场、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不断出现。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建集贸市场。省里也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全省市场建设的方针、原则、途径、方法。
❶市场建设征用土地,采取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列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方针;
❷筹集资金多渠道、多元化的办法;
❸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集资建设市场,大大加快了高规格、多功能集贸市场的建设步伐。

☚ (一)集贸市场的演变   (三)集贸市场管理 ☛
000088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