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是杀虫效力大、对植物药害小的人工合成磷酸酯类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为固体外,均为黄色油状液。多数有机磷农药具有难闻的臭味,难溶于水,易溶于醇、醚、苯等有机溶剂。市售产品多为一定含量的乳油。这种农药挥发性和脂溶性较强,除经消化道吸收外,还可经呼吸道及皮肤、粘膜吸收中毒。其毒性作用主要是抑制体内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过量蓄积,引起神经过度兴奋,促进各种腺体的分泌,兴奋胃肠道和支气管平滑肌、骨骼肌,因此中毒后多表现瞳孔缩小、流涎、出汗、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引起肺水肿、缺氧,发绀、肌肉震颤、抽搐、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尸检可见尸僵较强,口、鼻腔周围有白色泡沫样粘液或泡沫痕迹,有时可闻到特殊的蒜臭味。中毒由于喷洒方法不当及自杀、投毒或误服而引起。有机磷农药使用广泛,中毒也极为普遍,在城镇以敌敌畏为最常见,在农村则以1605、朵果、3911、磷胺等为最常见。各种有机磷农药对人的毒性不同,其中毒致死量也各异,敌敌畏为10~14克,1605为0.1~0.3克。 有机磷农药中毒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系最常见的中毒之一。由于有机磷在农业上用于杀虫极为广泛,故由此药类中毒者甚多。常用的有机磷杀虫剂分3大类:剧毒类,有内吸磷、甲拌磷,对硫磷,对温血动物半致死量小于10mg/kg;高毒类,如苏化203、三硫磷、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敌敌畏等,对温血动物半致死量为100mg/kg以下;一般毒类,如敌百虫,乐果、倍硫磷、马拉硫磷、双硫磷、稻瘟净、杀蜈松等,对大鼠半致死量为100~1 000mg/kg,由于生产、使用、误服、自身事故等中毒。可经皮肤、呼吸、消化道等途径进入机体,吸收后迅速分布到全身,能抑制多种酶的活力,特别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从而出现乙酰胆碱过高的各种症状。依其中毒急缓及程度分为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2种(详见该2条)。用阿托品与胆碱酯酶复能剂抢救有特效。阿托品可对抗其毒蕈碱样作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可解除其菸碱样毒性作用,只要抢救及时得力,效果满意。 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所致的病症。常见中毒农药有内吸磷(1059)、对硫磷(1605)、敌敌畏、乐果和敌百虫等。表现为瞳孔缩小、流涎、呕吐、肺水肿等毒蕈碱样症状;肌肉痉挛和抽搐等烟碱样症状;头痛、嗜睡、意识恍惚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症状。应立即消除污物或洗胃,使用阿托品类、解磷定等药解毒,并对症治疗。参见“劳动卫生学”中的“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在生产、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而发生的人、畜中毒。有机磷农药按毒性分有高毒类(对硫磷、甲拌磷等),中毒类(敌敌畏、甲基内吸磷等),低毒类(敌百虫、乐果等)。急性中毒,呈现典型的毒蕈碱样作用症状和中枢神经症状,亚急性或慢性中毒时,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明显持久下降。 有机磷农药中毒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ning有机磷农药种类很多,多为油状有大蒜样臭味的液体,遇碱迅速分解、破坏,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口服中毒病情多危急,有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治疗时,口服者应立即用清水反复洗胃,并给予适量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预防应遵照安全使用农药规程,严格管理制度,加强个人防护。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品种很多,极大多数品种为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通式为 式中的R及R′是烷基或羟胺基、X是烷氧基、芳氧基、卤基或其他取代基,Y一般是氧或硫。其原药多为油状液体,少数为固体。多数品种带有大蒜样气味,难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在碱性溶液中迅速分解失效,农业上主要用作杀虫剂,少数品种用作杀菌剂或脱叶剂。常用品种中,毒性高的有内吸磷(1059)、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拌磷(3911)、多灭磷等,毒性中等的有敌敌畏、二溴磷、倍硫磷、稻瘟净、乐果、敌百虫等,毒性低的有马拉硫磷(4049)、杀螟松等。 有机磷农药可经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吸收。职业中毒以皮肤吸收为主,进入体内后,迅速分布到全身各器官,与组织蛋白牢固结合。多数品种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在体内其生物转化主要通过氧化和水解,例如1605通过肝细胞微粒体的氧化酶系统氧化成E600,乐果氧化成氧化乐果。水解是由于体内的磷酸酯酶能使某些有机磷的P-X键水解为P-OH键,而失去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羧酸酯酶和酰胺酶能使具有羧酸酯(如马拉硫磷)或酰胺基(如乐果)的有机磷分解,使其失去抑制胆碱酯酶的性能。一般而言,氧化产物比原药毒性强,而水解结果毒性减弱。排泄较快,主要通过肾脏,少量从呼出气及粪便中排出。有机磷在体内无蓄积,但对胆碱酯酶的抑制则有累积作用。 有机磷农药中毒机理,主要由于有机磷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胆碱酯酶的作用,是参与水解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胆碱能神经的化学介质,中枢神经内也有这种介质。乙酰胆碱在神经末梢释放后,即将神经冲动传递给相应的效应器,使效应器表现兴奋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某些部位,如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皮质深部的锥体细胞、尾核、丘脑等神经细胞间冲动的传递,也可能有乙酰胆碱参与。在正常情况下,完成神经冲动后的乙酰胆碱,在胆碱酯酶参与下迅速被水解失效。胆碱酯酶是体内水解乙酰胆碱不可缺少的酶,可分为两类,一类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灰质、红细胞、交感神经节和运动终板中,称乙酰胆碱酯酶,即“真性”或“特异性”胆碱酯酶,对生理浓度乙酰胆碱的水解作用最强; 另一类称丁酰胆碱酯酶,即“假性”或“非特异性”胆碱酯酶,存在于血清、唾液腺等中,除对乙酰胆碱外,尚能分解丁酰胆碱,波动较大,其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清楚。有机磷酸酯类的结构中具有亲电子性的磷,也具有带正电荷部分,它的结构和乙酰胆碱很近似,所以进入人体后,其带正电荷部位与胆碱酯酶的负矩部位结合,而亲电子性的磷与胆碱酯酶的酯解部位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因而丧失对乙酰胆碱的分解作用。这样,过剩的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而出现一系列的中毒症状。磷酰化胆碱酯酶形成后,水解速度极慢,有些品种中毒早期使用复能剂,可使胆碱酯酶活性恢复。但中毒时间较长,毒酰化胆碱酯酶已成为“老化酶”,即便使用复能剂也不易使其再活化。此时胆碱酯酶功能的恢复主要靠新生的酶,故恢复较慢。有机磷酸酯除抑制体内胆碱酯酶活性外,还有一些非特异性作用,如使血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酶、醛缩酶和脑、肝的单胺氧化酶活性改变,以及脑、胃肠、胰腺的细胞内核糖核酸含量降低等。 有机磷酸酯中毒的症状和体征,主要是由于乙酰胆碱积聚于胆碱能神经突触处引起。急性中毒的症状出现时间和严重程度,与毒物品种、进入量、进入途径、机体健康情况等密切相关。一般经皮肤进入潜伏期较长,早期症状为头晕、烦躁、出汗、肌张力减低及共济失调等。呼吸道吸入潜伏期短,约半小时出现症状,常见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以后迅速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经口中毒发病最快,在5~20分钟内出现症状,常见有恶心、呕吐,以后迅速进入昏迷,严重者可先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并在数十分钟内死亡。有些品种的急性职业中毒罕见,如敌敌畏、敌百虫、乐果、马拉硫磷等,主要为口服中毒。 急性中毒的临床症状有: ❶毒蕈碱样症状:瞳孔缩小,呈针尖大小,对光反应消失,但少数患者早期或临危期瞳孔可不缩小,甚至散大。腺体分泌增多,多汗,流涎,口腔和鼻腔皆有大量分泌物,恶心,呕吐,腹痛,甚至大小便失禁。支气管痉挛,呼吸道分泌增加,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肺水肿等。 ❷烟碱样症状: 肌纤维颤动,常先出现在面部、胸部或大腿部,以后发展至全身抽搐,最后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❸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如早期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神志恍惚、语言不清,严重者有谵妄、昏迷,晚期有颅压增高现象、血压上升,抽搐,最后可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部分患者出现心肌损害,心律失常,严重者由于中毒性心肌病、缺氧、急性肺水肿等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可发生肝脏损害。 急性中毒可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中毒症状为头晕、头痛、乏力、瞳孔缩小、烦躁、视力模糊、多汗、恶心、呕吐等。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一般为正常值的20~50%。中度中毒者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肌纤维颤动,胸部紧束感,流涎,大汗淋漓,精神恍惚,共济失调,并有心悸、呼吸困难等,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一般为正常值的50~30%。重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并伴有呼吸极度困难、紫绀、肺水肿、惊厥、大小便失禁、昏迷等,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在正常值30%以下。很多患者的病情与血液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程度并不完全相符,诊断应以临床表现为主,如仅有轻度毒蕈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属轻度中毒; 出现肌纤维颤动即属中度中毒;如有昏迷、惊厥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或肺水肿即属重度中毒。 急性中毒一般无后遗症,部分患者可有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数周后逐渐恢复。少数患者好转后可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多发性神经炎、下肢瘫痪、四肢肌肉萎缩等,疗效较差,这是由于某些品种具有迟发性神经毒性所致。少数严重患者可遗留精神症状,如癫痫样发作、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各地调查情况很不一致,其发病规律以及和急性中毒的关系,尚有待深入研究。 慢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多发生于生产工人,尤其是成品包装工。开始症状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也有明显乏力、多汗、肌纤维颤动等。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持续降至50%以下,但酶活性下降与症状并不完全平行。有关慢性中毒临床表现与毒物品种、剂量、酶活性的关系以及治疗等尚需深入探讨。 有机磷对皮肤局部的影响,一般并不严重,有些患者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如局部瘙痒、潮红,出现水疱,或融合成大疱,并可伴有轻度全身症状,但通过皮肤吸收引起急、慢性中毒,常不伴有局部皮肤损害。 急性中毒的诊断可根据农药接触史,中毒特有的症状及体征,体表、呼出气、呕吐物或排泄物具有的有机磷农药气味等。全血胆碱酯酶测定有诊断意义。有接触史及症状典型的患者,在做好鉴别诊断后,应立即诊断和处理,以免为了等血液化验而耽误治疗。慢性中毒的诊断主要根据症状、体征及化验,结合现场劳动卫生调查,以及定期随访检查,可得出正确结论。 急性中毒的治疗按一般急救治疗原则处理,积极使用抗胆碱剂及胆碱酯酶复能剂,用法参阅“特效解毒剂”条目,并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在病情基本好转后,仍应用阿托品维持量4~6日,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血液胆碱酯酶活性及心电图等,防止病情复发或突然死亡。口服敌敌畏、敌百虫、乐果中毒,更应特别注意。积极预防及治疗肺水肿、脑水肿。重危者可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可以酌量输新鲜血液。恢复期可给予维生素B族以及其他支持疗法,促进身体恢复健康,减少后遗症。慢性中毒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阿托品或复能剂疗效不理想。根据临床表现及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程度,可予以调离工作等处理。 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内吸磷(1059) (皮) 为0.02mg/m3,对硫磷 (1605) (皮) 为0.05mg/m3,甲拌磷(3911)(皮)为0.01mg/m3,马拉硫磷(4049)(皮)为2mg/m3,甲基内吸磷(甲基1059)(皮) 为0.2mg/m3,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皮)为0.1mg/m3,乐果(皮)为1mg/m3,敌百虫(皮)为1mg/m3,敌敌畏(皮)为0.3mg/m3。 ☚ 农药中毒 有机氯农药中毒 ☛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除用作杀虫剂外,目前尚用作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常用的有机磷农药按其对人的毒性,大致可分三类: ❶剧毒类:甲拌磷((3911,thimet)、内吸磷(1059,systox)、对硫磷(1605,parathion)。 ❷高度毒性类: 敌敌畏(DDVP,dichlorphos)、甲基对硫磷、谷硫磷、苯硫磷(伊皮恩EPN)。 ❸一般毒性类:敌百虫、乐果(rogor)、马拉硫磷(4049,malathion)、倍硫磷、杀螟松(sumithion)、稻瘟净(kitazine)。 有机磷农药为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纯品多数为油状液体,少数为结晶固体。多数具有大蒜样臭味,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遇强碱性物质能迅速分解破坏。有机磷农药的剂型有乳剂、油剂、粉剂、喷雾剂、颗粒剂等。 对硫磷对人的致死量为0.1~0.3g(相当于1~3滴原油)。甲基对硫磷为0.8~1.0g。DDVP (25%乳剂) 为10~14g。 近年来有机磷农药中毒已成为最常见的中毒原因。由于广泛采用DDVP防治卫生害虫,在城镇又以DDVP中毒为多见。除服毒自杀者外,也有投毒的案例(其中有胃肠外途径所致中毒),在实际工作中应引起注意和警惕。 有机磷农药引起意外中毒常见的有: ❶误食用装药容器盛装的食油、酱油或其他食品。 ❷误食被有机磷农药毒死的禽畜、鱼类及喷药不久留有残毒的粮食、蔬菜或拌过农药的种粮。 ❸误用有机磷农药灭虱、治癣、误入喷洒有机磷农药后不久的田间割草、玩耍等。 ❹使用不当,如DDVP在室内灭蚊,浓度过大;也有误将DDVP当作胎盘组织浆肌肉注射引起重度中毒的病例报告。棉田或果园喷洒有机磷农药时所引起的生产性中毒,以皮肤污染为主。此外,生产有机磷农药的工人,如防护不严密,毒物可长期小量地经皮肤和呼吸道吸收造成慢性中毒。如发生意外事故,则引起急性中毒。 各种有机磷农药在体内的代谢不同。如对硫磷在肝内氧化为毒性更强的对氧磷(E600),也可分解产生对硝基酚,以游离状态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随尿排出。敌百虫在体内分解为三氯乙醇,亦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随尿排出。但有许多种有机磷农药的体内代谢过程尚未研究清楚。有机磷农药的中毒机理主要是抑制体内胆碱酯酶,使组织中乙酰胆碱大量蓄积,以乙酰胆碱为传导介质的神经处于过度兴奋状态,最后则转入抑制和衰竭。这是引起病理变化的基础,也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可归纳成毒蕈碱样作用、烟碱样作用和中枢神经作用三类。急性中毒时神经系统和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降低程度与中毒严重程度大体相符。但因农药种类、进入途径和速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急性中毒的绝大多数案例均经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症状出现迅速而严重。主要表现:腹痛、恶心、呕吐、多汗、缩瞳及肌肉纤维性挛缩,继之呼吸困难(肺水肿)、口吐白沫、昏迷、痉挛而致死亡。其死因主要是中枢性呼吸衰竭所致的窒息。肺水肿、呼吸肌麻痹、支气管痉挛及管腔内积聚粘液等则是加重呼吸衰竭促进死亡的因素。很少数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可出现周围神经炎症状,以DDVP、敌百虫中毒后较多见。有机磷农药亦能引起局部皮肤损害,以DDVP乳剂所致接触性皮炎较多见,对硫磷、内吸磷及敌百虫引起的皮炎,仅偶有发生。 尸体检查 各种不同品种的有机磷农药中毒,其病理变化无明显差别。 体表观察: 尸斑显著,呈暗紫红色。尸僵甚强,部分案例尚见腓肠肌和肱二头肌显著挛缩。有的可见股四头肌、腹直肌等也有明显挛缩。大多数尸检例有明显缩瞳现象。眼结膜有散在点状出血,口腔及鼻孔出现白色泡沫,口唇及指甲青紫明显。 胃肠道: 如毒物进入机体的量较多,剪开胃壁时,从胃内容物可嗅到有机磷农药所具有的特殊臭味; 有时尚见胃内容物液面浮现圆滴状农药原液,这些发现对中毒鉴识上可提供很有价值的启示。毒物量较少时 (如对硫磷污染食物误食引起中毒)或已经大量洗胃液洗胃的案例,则胃内容物的农药臭味不明显。胃粘膜一般均见充血及散在点状出血,少数呈弥漫性充血和密集的点状出血,十二指肠粘膜也有类似变化。DDVP原液对粘膜的刺激性强,常见胃底部粘膜呈大片灰白色腐蚀性改变,伴有斑点状出血(往往打开腹腔时,已可见胃底部浆膜面呈灰白色)。大多数尸检例肠壁肌层有明显收缩波出现,以小肠壁纵行肌层收缩较显著。 呼吸系统: 气管及支气管腔内有多量泡沫状液体。肺膜散在点状出血。肺郁血,部分尸检例有灶性肺泡内出血。有程度不等的肺水肿。镜检:部分尸检例可见细小支气管收缩:管壁肌层增厚,支气管粘膜形成皱襞向腔内聚集,使管腔变窄,在横切面上呈花边状,少数并发轻度支气管肺炎。 心、肝、肾等脏器: 主要表现为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实质细胞的损害并不明显。心腔及大静脉内充盈多量暗红色流动性血液。心肌间质郁血,轻度水肿。肝郁血水肿。肾郁血及浊肿。 中枢神经系统: 脑膜郁血水肿。脑内小血管扩张郁血,呈明显脑水肿。少数尸检例有脑小血管周围渗出性出血。 部分尸检例于颌下腺、腮腺及胰腺腺泡上皮细胞内有空泡形成。 上述病理变化中,瞳孔缩小、肠壁肌层收缩波、细小支气管收缩及颌下腺、胰腺腺泡内空泡形成等均系毒蕈碱样作用所致;腓肠肌及肱二头肌挛缩是烟碱样作用所致;脑水肿等则为中枢神经作用所致。 采取呕吐物、剩余食物或饲料、可疑容器、药瓶及注射器等检材。口服中毒的尸体以胃及胃内容物和血液最好。如中毒病程稍长,也可同时取十二指肠内容物作检材。经呼吸道吸入中毒者可取血液、肺、肝等。经皮肤吸收并引起皮肤损害有水泡形成者也可抽取水泡内液体送检。如疑为通过注射途径(皮下、肌肉注射等)引起中毒,除在体表检验时注意寻找注射针孔外,可切取局部皮肤、皮下及肌肉组织作检验。无论是注射途径或经皮肤粘膜吸收引起中毒均可取血液、肝等检验。在尸体冷藏的条件下,尸体血液中胆碱酯酶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可抽取心血做胆碱酯酶测定; 尚可取肋间肌标本做胆碱酯酶织织化学染色,可证明在运动终板的神经下装置胆碱酯酶有显著抑制,而对照尸体(患其他疾病引起死亡)的肋间肌标本则呈阳性反应。上述检查均有助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尸检诊断。 毒物鉴定 用蒸馏法或浸提法进行分离,进一步用液-液分配法或柱层析法进行纯化。 筛选试验: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如有显著下降,且磷及硫的试验也为阳性,表示含有机磷。 薄层色谱法: 用硅胶G板。展开溶剂, ❶戊烷:丙酮:甲苯(5:1:1)。 ❷苯:乙酸乙酯(9:1)。显色,先喷酶溶液(新鲜人或动物血清),置温箱30分钟后,再喷酶作用液[β-醋酸萘酯(β-naphthylacetate)乙醇液及固蓝B(Fastblue B)水溶液,二者临用时混合],结果在玫瑰紫色的背景上出现白色斑点为阳性。本法灵敏度高,必须用空白及已知作对照。 颜色反应: ❶对硝基酚反应。对硫磷等含对硝基酚者,均呈黄色阳性反应,可进一步做偶氮色素反应。 ❷亚硝酸反应。内吸磷、甲拌磷,马拉硫磷、乙拌磷、二甲硫吸磷及乐果均呈紫红色阳性反应。 ❸间苯二酚氢氧化钠反应。DDVP,敌百虫均呈红色阳性反应。 紫外吸收光谱法: 检材用正己烷(分光光度级)提取,滤液测紫外吸收光谱,并用水摇过的溶剂滤液作空白对照。 农药名称 | 溶剂 | λmax(nm) | E1%1cm | 对硫磷 甲基对硫磷 二嗪农 (Diazinon) | 正己烷 正己烷 正己烷 | 270 270 241 | 347 377 130 | 谷硫磷 | 正己烷 | 288 | 301 |
气相色谱法: 填充剂:5%硅酮油Silicone Fat (Me-rck),硅藻土G Chromosorb G(AW-DMCS)。载气:氮,流速40ml/min。温度: 柱温220℃,进样240℃,测定220℃。鉴定器:对卤磷敏感的鉴定器。 ☚ 胰岛素中毒 有机汞农药中毒 ☛ 00007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