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有机磷化合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的抗胆碱酯酶作用强而持久,故属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是一类有机的磷酸酯。对昆虫、家禽、家畜及人都有强烈毒性,常用作农业及环境卫生杀虫剂,其中有些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极大,是神经毒剂,在国防上有重要意义。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对硫磷、内吸磷、敌百虫、敌敌畏及马拉硫磷等。在农药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如不注意防护,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或管理不妥,都可引起中毒。在与农药接触过程中,大多数是通过完整皮肤吸收,也可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侵入体内。吸收后6~12小时血中浓度达最高峰,并分布到全身,以肝脏含量最高。在体内通过氧化或水解,最后主要通过肾脏排出。 R1、R2: 一般是烷基、烷氧基、苯基、烷 胺基。 X: 是卤素、烷氧基、苯氧基、氰基或含 硫烷基化合物。 Y:一般是氧或硫。 在结构中亲电子性的磷原子与胆碱酯酶酯解部位亲核性氧原子进行共价结合,形成稳定而牢固的磷酰化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如下式所示)。这种酶又很难水解恢复活性。 有机磷酸酯对胆碱酯酶的作用 临床中毒症状可归纳为三方面作用,即M样作用、N样作用及中枢神经系统方面作用。 (1) M样作用: 由于胃肠道蠕动亢进,支气管、膀胱等平滑肌痉挛,虹膜括约肌收缩,睫状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频、大小便失禁、咳嗽、瞳孔缩小、视力模糊、流泪、流涎、出汗等。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一般表现脉搏缓慢,但由于交感神经节与肾上腺髓质同时兴奋,故血压不一定下降,但严重中毒时,血压下降。 (2) N样作用:包括交感、副交感神经节上N1受体及骨胳肌运动终板上N2受体的兴奋。神经节兴奋作用在各种器官的表现不同,例如在胃肠道、呼吸道、心房、眼及腺体等,副交感神经支配占优势,因此神经节兴奋的结果与M样作用一致,但在心肌及血管方面则交感神经占优势,因此表现心肌收缩力加强,血压上升。胆碱能神经与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相对优势在不同病人及不同中毒时期可能有差别,故也可能出现心率加速及血压下降等。骨胳肌N2受体兴奋时,出现肌纤维震颤;严重者可出现抽搐,过度兴奋可转入肌无力及瘫痪,呼吸肌麻痹可引起呼吸困难及紫绀。 (3) 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有机磷酸酯类也可抑制脑内胆碱酯酶,使脑内乙酰胆碱含量增加,出现兴奋、躁动、不安、谵语等症状,严重中毒时兴奋转入抑制,出现昏迷、血压下降及中枢麻痹等。 一般轻度中毒时出现M样作用,中度中毒时出现M样作用的同时也出现N样作用,严重中毒时,除出现M样作用及N样作用外,还伴有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死亡原因主要由于呼吸肌麻痹,最后出现窒息、中枢性呼吸抑制、肺水肿及脑水肿,个别病人也可出现循环衰竭及休克状态。 近年来曾发现农药厂工人及长期接触农药的农民,产生慢性中毒现象,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乏力等神经衰弱症状,偶有肌束震颤、瞳孔缩小。有些含氟有机磷酸酯类尚可引起严重的多发性神经炎,严重者可导致肌肉瘫痪,长期失去劳动力。这些慢性中毒病人都发现血中胆碱酯酶活力显著持久地下降,但下降程度与临床中毒症状并不平行。对有机磷酸酯类的慢性中毒,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但目前尚缺少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阿托品及解磷定类效果并不满意。 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时,医务工作者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首先应针对呼吸衰竭进行抢救。同时迅速排除毒物,以免继续吸收,然后积极使用解毒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的中毒者,应立即脱去污染衣服,用微温水及肥皂彻底清洗皮肤,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对已吸收的毒物,则按常规中毒原则处理,主要进行人工呼吸及给氧等。 常用的解毒药有两类,一类是抗M胆碱药,如阿托品(见“阿托品及其合成合用品”条),主要用以对抗M样作用,特别是解除支气管痉挛,抑制支气管分泌,缓解胃肠道兴奋及心脏抑制等症状,也可解除部分中枢症状,这类药物仅供对症治疗; 另一类是胆碱酯酶复活剂(见“胆碱酯酶复活剂”条),能使已经灭活的酶恢复活性,达到对因治疗目的。 ☚ 抗胆碱酯酶药 毒扁豆碱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