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种植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种植业

(二)种植业

1990年产值达110 384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下同), 占全市社会总产值的13.87%,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6.11%。在种植业产值中,粮食作物产值73 555万元,占66.64%;经济作物产值23 103万元,占20.93%;其它作物产值13 726万元,占12.43%。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的产值比,由1978年的71.96:7.84:0.20调整为1990年的66.64:20.93:12.43。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播种面积比,由1978年的80.2:11.5:8.3,调整为1990年的74.1:18.0:7.9。1990年,粮食总产量239万吨,比1978年增产78.9万吨,增长49.3%;粮食亩产322公斤,比1978年增加122.3公斤,增长61.2%;油料总产16.61万吨,比1978年的4.3万吨翻了近两番,亩产123公斤,比1978年的37.6公斤增加85.4公斤;棉花总产1.053万吨,因播面减少1.33万公顷,比1978年减产0.637万吨,亩产45公斤,比1978年增加22公斤。1990年复种指数达192%,比1978年提高11个百分点。

☚ (一)农村产业结构   (三)林业 ☛

(二)种植业

(二)种植业

乐山农作物资源丰富,生产栽培也有较高水平。50—60年代,主要抓了精耕细作;70年代,主要靠提高复种指数;80年代,主要靠推广科学技术,调整作物布局,改革耕作制度和改进栽培技术。在保证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改造冬水田,扩大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978年的79.17%调至1991年的73.7%。经济作物比重由10.2%升至16.75%。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玉米、薯类、豆类次之。水稻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7.97%,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60%。由于推广杂交稻、稀播两段秧和冬水田半旱栽培,提高了水稻单产,1991年全市水稻亩产467公斤。从1966年起,由于大力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变冬水田一熟制为大小春二熟制,全市现有冬水田6.61万公顷,占稻田的28.4%,为扩大小麦播种面积创造了条件。全市1991年种植小麦14.13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1/3以上,小麦亩产达220公斤,总产突破5亿公斤。稻麦两项主要粮食作物持续稳定增产,不仅解决了人民温饱,而且每年纯调出贸易粮10多万吨。仁寿、眉山、丹棱3县为全国杂交稻制种基地县,每年调出杂交稻种400万公斤。
经济作物以油菜面积最大,常年种植6.67万公顷以上,总产10万多吨。仁寿县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四川棉花主产大县之一,常年种植1.67万公顷左右,年收购皮棉1.5万吨左右。沿岷江、青衣江的眉山、彭山、青神、夹江、犍为等县还是甘蔗、晒烟主产区,为犍为、眉山、仁寿3个白糖厂年产白糖1万多吨提供工业原料。峨眉山、洪雅县的黄连,金口河区的牛夕,犍为、沐川的白姜,彭山的泽泻,峨眉山的大蒜、雪蘑芋,五通桥区的西坝生姜等土特产品,享有很高声誉。

☚ (一)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大变化   (三)多种经营 ☛

(二)种植业

(二)种植业

达县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已有数千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进入了最快的发展时期。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407.78万吨,比1949年净增284.12万吨,增长2.3倍,比1978年净增108.23万吨,增长36.1%;油料总产13.80万吨,比1949年增长16.1倍,比1978年增长1.8倍;苎麻总产19 727吨,比1949年增长8.29倍,比1978年增长2.76倍;烟叶总产40 064吨,比1949年增长7.48倍,比1978年增长1.89倍;茶叶总产4 698吨,比1949年增长9.63倍,比1978年增长1.64倍;蚕茧总产6 388吨,比1949年增长56倍,比1978年增长2.27倍;水果总产103 663吨,比1949年增长6.73倍,比1978年增长5.7倍。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1990年农耕地面积54.36万公顷,比1949年减少6.24万公顷,比1978年减少5.98万公顷。复种指数由1949年的143.97%和1978年的194.38%,提高到1990年的213.95%。农作物单产增加。粮食亩产1949年为104公斤,1978年为195公斤,1990年达287公斤;油料亩产1949年为32公斤,1978年为70公斤,1990年达95公斤;苎麻亩产,1949年为45公斤,1978年为39公斤,1990年达96公斤;烟叶亩产,1949年为45公斤,1978年为76公斤,1990年达102公斤。
农产品人均生产量增多。按农业人口计,1990年粮食人均生产量454.6公斤,比1949年增加213.4公斤,比1978年增加95.7公斤;油料人均生产量15.4公斤,比1949年增加13.8公斤,比1978年增加9.5公斤;水果人均生产量11.6公斤,比1949年增加9公斤,比1978年增加9.7公斤。

☚ (一)农村产业结构   (三)林业 ☛

(二)种植业

(二)种植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 大力开发农业资源, 耕地面积由1950年的8 860公顷扩大到1997年的17 893.07公顷, 增长1倍多, 年均递增1.7%。农作物播种面积由3593.33公顷扩大到14 373.33公顷, 增长3倍, 年均递增3%。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38公顷, 高于全省人均0.19公顷的水平。 种植结构由50年代初期的单一青稞、 芜根结构, 发展到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饲料作物三元结构, 共有青稞、小麦、豌豆、 马铃薯、油菜、蔬菜、芜根、燕麦等8种作物。 北青3号青稞、脱毒马铃薯、 猪大肠辣椒、郑杂1号包心菜等一批农作物优良品种已推广普及。 粮食总产量由50年代初期的不足2000吨提高到1997年的1.92万吨, 增长9.8倍, 年均递增5%。 粮食亩产由36.5千克提高到111千克, 增长3倍, 年均递增2.4%, 大面积高产纪录不断涌现。 1985年囊谦县香达乡327.33公顷青稞丰产方, 平均亩产达167千克; 1986年玉树县仲达乡24公顷技术承包地, 平均亩产达250千克; 1990年囊谦县香达乡173.33公顷青稞, 平均亩产达185千克; 1992年玉树县仲达乡4公顷青稞, 平均亩产高达368千克。 农业人口粮食占有量由1950年的50千克提高到1997年的405千克, 高于同期全省381千克的人均粮食占有水平。
农业生产条件有较大改善。 1950年, 全州水浇地面积仅86.67公顷, 1997年底达到2 165公顷, 增长25倍。农机总动力由零提高到66 562.1千瓦, 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25.12千瓦。全州大中型拖拉机164台, 小型拖拉机1 657台, 配套机具601台,联合收割机5台, 脱粒机905台, 农用载重汽车154辆。 1997年机耕面积达1 706.67公顷, 机播面积达1066.67公顷, 机收面积达433公顷, 分别占耕地面积的9.7%、 6%和2.5%。 化学肥料、 药剂灭草等技术已基本推广普及。种子包衣、地膜覆盖、旱作沟播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先进适用技术已开始试验、示范和推广。
进入90年代,实施玉树、囊谦县一、二、三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基地设施条件,改造后的农田粮食单产提高47%,项目区人均产粮675.5千克,人均纯收入达1 107.6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 (一)畜牧业   (三)林业 ☛

(二)种植业

(二)种植业

果洛州小块农业区仅限于班玛县和玛沁县的河谷地带,1998年有耕地面积1 466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 147公顷,粮食总产量2 930吨,平均每公顷单产2555.5千克。果洛州的种植业以青稞为主,1998年播种面积938.07公顷,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1.78%,产量2441.46吨,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83.34%。小麦种植历史较青稞晚,主要在班玛县的灯塔、班前、亚日堂和玛沁县的拉加、军功5个乡种植。1998年播种面积82.66公顷,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20%,产量223.66吨,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7.63%。1959年开始引种马铃薯,1998年种植面积达67公顷,产量138.91吨,单产每公顷2073.31千克。除了粮食作物外,7个半农半牧乡还种植少量油料和蔬菜。
果洛州农业科技落后,从本省东部农业区的湟源县日月乡聘请农民技术员4人,分别安排在灯塔、班前、亚日堂、江日堂4个半农半牧乡进行种植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这一举措的实施,使班玛县的小块农业区的栽培技术和整个农艺措施得到了提高。

☚ (一)畜牧业   (三)林业 ☛
000269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