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按土壤类型划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按土壤类型划分

(二)按土壤类型划分

河南省土壤总面积1 376.42万公顷,土壤类型共有19种,以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褐土和水稻土为主要农用耕地土壤,其中潮土、砂姜黑土和水稻土基本上都是耕地。潮土357.28万公顷,占总土壤面积的25.96%,其中耕地面积332.71万公顷;水稻土69.47万公顷,占总土壤面积的5.05%,其中耕地面积67.11万公顷;砂姜黑土127.24万公顷,占总土壤面积的9.24%,其中耕地面积124.79万公顷;褐土面积279.69万公顷,占总土壤面积的20.32%,其中耕地面积为187.41万公顷;黄褐土面积162.99万公顷,占总土壤面积的11.84%,其中耕地面积为137.68万公顷。由于这些土壤大都土层深厚,质地较为适宜,地形较平坦,适于多种作物生长,为全省主要农业土(河南省土壤类型及面积见表1-1-1)。

表1-1-1 土壤类型及面积

单位:万公顷

土壤类型土壤面积占全省土壤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其中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
棕 壤
黄 棕 壤
黄 褐 土
褐 土
红 粘 土
潮 土
砂姜黑土
水 稻 土
盐 碱 土
风 沙 土
紫 色 土
山地草甸土
沼 泽 土
火山灰土
石 质 土
粗 骨 土
新 积 土
44.48
32.37
162.99
279.69
28.16
357.28
127.24
69.47
17.38
8.32
6.96
0.012
0.003
0.369
57.03
182.58
2.09
3.23
2.35
11.84
20.32
2.05
25.96
9.24
5.05
1.26
0.60
0.51
0.00
0.00
0.03
4.14
13.26
0.15
2.66
1.94
9.76
16.75
1.69
21.39
7.62
4.16
1.04
0.50
0.42
0.00
0.00
0.02
3.41
10.93
0.13
0.22
6.49
137.68
187.41
15.02
332.71
124.79
67.11
14.72
0.05
2.27
0
0.002
0.29
0
6.98
0
0.02
0.73
15.37
20.92
1.68
37.14
13.93
7.49
1.64
0.01
0.25
0.00
0.00
0.03
0.00
0.78
0.00
合 计1 376.42410082.42895.742100

1.黄棕壤。黄棕壤是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伏牛山南坡与大别山、桐柏山海拔1 300米以下的山地,呈一狭长地带分布。全省黄棕壤土类的土壤面积为32.37万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2.35%。就行政区域而言,黄棕壤在信阳地区分布最广,面积达18.08万公顷,占全省黄棕壤面积的55.85%;其次是南阳市,面积为8.30万公顷,占全省黄棕壤面积的25.64%(见表1-1-2)。

表1-1-2 黄棕壤的地区分布

单位:万公顷

市 地
项 目
全省合计三门峡市洛阳市平顶山市驻马店地区南阳市信阳地区
面 积
占本市、地土壤面积 (%)
32.373.00
3.52
1.68
1.23
0.37
0.51
0.94
0.78
8.30
3.13
18.08
11.67
占本土类总面积 (%)1009.275.201.142.9025.6455.85

2.黄褐土。黄褐土主要分布于沙河干流以南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缓岗及阶地上。全省黄褐土土类的土壤面积为162.99万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11.84%。就行政区域而言,黄褐土在南阳市分布最广,面积达66.53万公顷,占黄褐土面积的40.82%;其次是驻马店地区,面积为50.23万公顷,占全省黄褐土面积的30.82%(见表1-1-3)。

表1-1-3 黄褐土的地区分布

单位:万公顷

市 地
项 目
全省合计南阳市驻马店地区信阳地区平顶山市漯河市三门峡市
面 积
占本市、地土壤面积 (%)
162.9966.53
25.08
50.23
41.25
27.18
17.55
14.42
19.86
4.08
18.85
0.55
0.65
占本土类总面积 (%)10040.8230.8216.678.852.500.34

3.棕壤。河南省棕壤广泛分布在1 000米以上的中山垂直带谱中,主要分布在豫西北部的太行山区与豫西伏牛山区,豫南大别山、桐柏山山地上部也有零星分布。就行政区域而言,主要分布在三门峡市、洛阳市南部、南阳市北部、安阳市西部、新乡市、焦作市北部、郑州市、平顶山市西部、信阳地区南部等地。全省棕壤总面积为44.48万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23%,其中绝大部分为自然土壤,耕地面积很小(见表1-1-4)。

表1-1-4 棕壤的地区分布

单位:万公顷

市 地
项 目
全省合计安阳市新乡市焦作市三门峡市洛阳市郑州市平顶山市南阳市信阳地区
面 积
占本市、地土壤面积(%)
占本土类总面积(%)
44.48
100
0.29
0.46
0.65
0.87
1.33
1.96
0.92
1.58
2.07
9.95
11.69
22.37
27.74
20.22
62.37
0.47
0.81
1.06
0.84
1.15
1.88
3.35
1.26
7.53
0.05
0.03
0.11

4.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大多分布在河南省1 500~2 500米的中山平缓山顶,位于棕壤之上,豫西山地、大别山地、太行山地等山顶,均有小面积的零星分布。全省山地草甸土面积较小,仅有0.012万公顷,全部为自然土壤。就行政区域而言,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洛阳、三门峡、安阳、焦作、南阳、信阳等市(地)。
5.褐土。褐土是指发育在较为干旱的森林向灌木草原过渡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伏牛山脉与沙河、汾泉河一线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三门峡、洛阳两市所辖的各县(市、区),焦作市、许昌市的西北部,新乡市、平顶山市的北部,安阳市、郑州市、鹤壁市的西部。全省褐土面积为279.69万公顷,占全省总土壤面积的20.32%,是仅次于潮土的第二个大土类。其中,耕地面积为187.41万公顷,占褐土土类土壤面积的67.01%(见表1-1-5)。

表1-1-5 褐土的地区分布

单位:万公顷

市地
项 目
全省
合计
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焦作市新乡市三门
峡市
洛阳市郑州市许昌市开封市平顶
山市
漯河市
面 积
占本市、地土壤
面积(%)
279.6922.75
36.05
9.10
26.88
10.07
53.58
23.59
40.40
14.39
21.99
55.65
65.36
52.56
38.30
37.76
65.37
22.96
66.04
2.48
4.87
25.41
34.99
2.97
13.74
占本土类总面积(%)1008.133.253.608.435.1519.9018.7913.508.210.899.091.06

6.潮土。潮土主要分布在河流冲积物上,经过耕作熟化,同时受地下水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半水成土壤。潮土是河南省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土类,其土壤面积为357.28万公顷,占全省总土壤面积的25.96%;其中潮土耕地面积332.71万公顷,占潮土土壤面积的93.12%,在农业生产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潮土集中分布在河南省东部黄、淮、海冲积平原,西以京广铁路为界与褐土相连,南以淮河干流为界,与水稻土相接,东部和北部均达省界,与安徽、山东、河北三省潮土接壤。淮河干流以南,唐、白河,伊、洛河,沁、漭河等诸河流沿岸及沙河、颍河上游多呈带状分布,但面积较小。就行政区域而言,主要分布在安阳、濮阳、新乡、焦作、鹤壁、开封、商丘、周口、许昌、郑州、驻马店、信阳等市(地)。其中在商丘地区分布最广,面积达75.33万公顷,占全省潮土土类面积的21.08%;其次是周口地区,面积为70.79万公顷,占全省潮土土类面积的19.81%(见表1-1-6)。

表1-1-6 潮土的地区分布

单位:万公顷

市地
项 目
全省
合计
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焦作市新乡市三门
峡市
洛阳市郑州市开封市商丘
地区
周口
地区
许昌市平顶
山市
漯河市驻马店
地区
南阳市信阳
地区
面 积
占本市、地土壤
面积(%)
357.2823.13
36.64
21.20
62.59
4.65
24.75
20.13
34.46
36.28
55.42
0.54
0.68
5.02
3.66
8.39
14.52
44.24
86.89
75.33
89.59
70.79
77.08
4.17
12.00
3.74
5.15
5.62
25.97
14.24
11.69
10.90
4.11
8.91
5.75
占本土类总面
积(%)
1006.475.931.305.6310.160.151.412.3512.3821.0819.811.171.051.573.993.052.49

7.砂姜黑土。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伏牛山、桐柏山的东部和大别山北部的淮北平原的低洼地区及南阳盆地中南部,面积为127.24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9.24%;其中耕地124.79万公顷,占全省砂姜黑土面积的98.07%。就行政区域而言,砂姜黑土在驻马店地区分布最广,面积达39.78万公顷,占全省砂姜黑土面积的31.26%;其次是南阳市,面积为33.07万公顷,占全省砂姜黑土面积的25.99%(见表1-1-7)。

表1-1-7 砂姜黑土的地区分布

单位:万公顷

市 地
项 目
全省
合计
安阳市焦作市新乡市洛阳市商丘
地区
周口
地区
许昌市平顶
山市
漯河市驻马店
地区
南阳市信阳
地区
面 积
占本市、地土壤
面积(%)
127.241.05
1.98
0.35
0.70
0.58
0.86
0.17
0.13
3.59
4.26
20.22
21.95
4.60
13.29
4.31
5.94
8.89
41.07
39.78
32.66
33.07
15.10
10.63
7.84
占本土类总面积(%)1000.830.280.460.132.8215.893.613.396.9831.2625.998.35

8.沼泽土。沼泽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侧山前交接洼地的碟形洼地中,位于新乡市所辖的辉县市境内西北部,面积极少,为30公顷。
9.盐碱土、盐土与碱土。盐碱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黄、淮、海冲积平原,特别集中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槽形洼地与碟形洼地中,尤以黄河故道及现黄河道两侧的槽形洼地分布面积最大。就行政区域而言,集中分布于开封、商丘、新乡、濮阳、安阳等市(地)。全省经过几十年的改土治土,当前盐碱土面积还有17.38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26%(见表1-1-8)。

表1-1-8 盐碱土的地区分布

单位:万公顷

市地
项 目
全省合计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焦作市新乡市郑州市开封市商丘地区周口地区
面 积
占本市、地土壤面积(%)
17.381.98
3.14
2.65
7.81
0.02
0.11
0.10
0.17
4.58
7.00
0.38
0.66
2.43
4.78
4.93
5.87
0.31
0.34
占本土类总面积(%)10011.3915.250.120.5826.342.1913.9828.371.78

盐土类土壤面积为7.62万公顷,占盐碱土土纲总面积的43.84%,集中分布在豫东北黄、淮、海冲积平原中的交接背河洼地、槽形与碟形洼地。
碱土类分布于盐土和盐碱土类的稍高地形部位。碱土主要分布于商丘、濮阳、新乡等市(地),面积为0.63万公顷,占盐碱土土纲总面积的3.62%。
10.水稻土。水稻土集中分布于淮南地区,豫西伏牛山区及豫北太行山区较大河流沿岸、峡谷、盆地及山前交接洼地,凡有水源可资灌溉的地方均有水稻土分布,但较零星。全省水稻土面积69.47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5.05%。就行政区域而言,以信阳地区分布最多,驻马店地区和南阳市次之(见表1-1-9)。

表1-1-9 水稻土的地区分布

单位:万公顷

市地
项 目
全省合计焦作市新乡市洛阳市平顶山市驻马店地区南阳市信阳地区
面 积
占本市、地土壤面积(%)
69.470.19
0.32
0.37
0.58
0.16
0.12
0.27
0.37
1.24
1.20
4.97
1.92
62.27
40.65
占本土类总面积(%)1000.270.530.230.391.797.1589.64

11.红粘土、紫色土与火山灰土。红粘土主要分布于京广铁路以西,包括洛阳市、鹤壁市、三门峡市、平顶山市、南阳市和新乡市、郑州市的西部。全省红粘土面积为28.16万公顷,占全省总土壤面积的2.05%。其中洛阳、三门峡两市面积为24.10万公顷,占红粘土总面积的85.58%。
紫色土集中分布在伏牛山南侧的低山丘陵,呈狭长的带状,东西向展布约100多公里,伏牛山北部及大别山区也有零星分布。全省紫色土总面积为6.96万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0.51%。就行政区域而言,主要分布在南阳、洛阳、三门峡、郑州、平顶山和信阳等市(地)。其中以南阳市分布面积最多,为2.91万公顷,占全省紫色土面积的41.81%;其次是洛阳市,面积为2.70万公顷,占全省紫色土面积的38.79%。
火山灰土主要分布于豫西熊耳山与外方山的余脉和太行山东侧余脉低山丘陵地区。就行政区域而言,主要分布在洛阳市的汝阳、伊川两县,鹤壁市郊区亦有零星分布。全省火山灰土面积为0.369万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0.03%,其中洛阳市有0.365万公顷,占本土类面积的98.9%。
12.风沙土与新积土。风沙土主要分布在黄河历代变迁的故道滩地,由主流携带的沙质沉积物再经风力搬运而形成的,在豫北、豫东黄河故道均有分布。全省风沙土面积为8.32万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0.60%。就行政区域而言,主要分布在安阳、鹤壁、濮阳、新乡、三门峡、郑州、开封、商丘等市(地)。其中以郑州市分布面积最大,为3.10万公顷,占全省风沙土面积的37.26%;其次是新乡市,面积为1.42万公顷,占全省风沙土面积的17.07%。
新积土在河南省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的新滩地上,经常被河流涨水时所淹没,以草本植物为主,有些甚至是裸地,生物影响很轻微,有机质的积累甚少。全省新积土面积为2.09万公顷,占全省总土壤面积的0.15%。
13.石质土与粗骨土。石质土与粗骨土是在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太行山等地区可见到的无植被防护或仅生长稀疏植被的薄层山丘土壤。石质土和粗骨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有的甚至基岩及风化壳裸露,是利用最差的一类土壤。全省石质土和粗骨土的总面积为239.61万公顷,占全省总土壤面积的17.40%。分布范围包括安阳、鹤壁、焦作、新乡、三门峡、洛阳、郑州、商丘、平顶山、许昌、驻马店、南阳、信阳等13个市(地)的山丘区。
☚ (一)按地貌类型划分   三、耕地资源 ☛

(二)按土壤类型划分

(二)按土壤类型划分

吉林省由东部山区到西部平原,分布着多种类型的土壤。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分类系统,分为19个土类、45个亚类、125个土属和435个土种(表1-1-3)。

表1-1-3 土壤分类

土壤类型土 壤 性 质分 布 区 域表 层 植 被占全省土
地面积的
(%)
火山灰土
山地草甸土
灰化土
暗棕壤
棕壤
白浆土
黑土
黑钙土
栗钙土
火山喷出的浮石和火山灰
酸性
土壤铁锰被有机酸络合淋溶
酸性
中性
酸性且含活性铝
中性或弱酸性
石灰性反应
海拔2 000米以上的火山口附近
山地森林线上沿
长白山区中山上部
东部山地
梨树至集安一线呈点状分布
东部山区和山前台地
榆树至梨树一线波状台地上
扶余、农安、公主岭一线的松辽平原
吉林省西北与内蒙自治区接界处

岳桦林及草甸草本植物
云杉、冷杉
原始自然植被为针阔混交林
果树及农作物
针阔混交林和次生阔叶林
阔叶树及草甸草本植物
主要农作物
万里香、山杏等半干旱植物
甚小
甚小
0.59
38.40
甚小
10.26
4.4
13.30
1.21
盐土含碳酸氢钠、局部含硫酸盐零星分布于西部的泡沼周围 0.28
碱土
草甸土
新积土
沼泽土
泥炭土
碱性或强碱性
腐植质含量较高
砂粘适当、肥力高
碱土与盐土多呈复区分布
在省内广泛分布
江河两岸的河漫滩及低阶地
零星分布于山间低洼地
东部山区
未破坏的表层生长羊草
农作物
农作物
芦苇
部分种植农作物
2.49
9.42
4.72
1.16
0.37
风砂土
石质土
大部为固定砂丘白城地区
山地或低位玄武岩沟谷
农作物5.50
0.14
石灰岩土弱酸或中性零星分布于石灰岩山区 0.19
水稻土人为土壤肥力高中部和东部河谷水稻2.00

火山灰土。分布在长白山天池及其他火山口附近,海拔高度多在2000米以上。土壤剖面通体无明显发育,多为火山喷出的浮石、火山灰。占全省总面积的0.05%。
山地草甸土。分布在山地森林线的上沿,其上生长岳桦林及繁茂的草甸草本植物。土壤呈酸性,表层有机质积累较多,下层土壤无明显发育。占全省总面积的0.11%。
灰化土。亦称棕色针叶林土,分布在长白山区中山上部,冷湿云杉、冷杉林下,土壤铁锰被有机酸络合淋溶,形成浅色的灰化层和褐色淀积层。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59%。
暗棕壤。是广泛分布在东部山地的主要土类。原始自然植被为针阔混交林,现已部分开垦为耕地或人参地。土壤呈酸性,并有浅色亚表层,但由于母质多粗骨性,淀积层发育多不明显。整个土层厚度亦不足1米,其利用以林为主。占全省总面积的38.4%。
棕壤。零星分布在梨树至集安一线,多呈点状分布。土壤通体棕色,剖面层序不明显,呈中性,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暗棕壤低,多为耕地或果园。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08%。
白浆土。在东部山区和山前台地有广泛分布,其母质为黄土状沉积物和各类岩石风化物。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次生阔叶林。占全省总面积的10.26%。
黑土。主要分布在榆树至梨树一线的波状起伏台地上,为阔叶林与草甸草本植物的过渡地带。土壤结构性能良好,具有较厚的黑土层,是高产的玉米带。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4%。
黑钙土。与黑土毗邻分布,是全省主要农业土壤。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3.30%。
栗钙土。是草原土壤,集中分布在本省的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接界处。目前为草原,多为半干旱植被,生长有万里香、山杏等植物;小面积已垦为耕地,土壤肥力低,环境干旱。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21%。
盐土。零星分布于西部的一些泡沼周围或低地,多未被利用。占全省总面积的0.28%。
碱土。碱土与盐土多呈复区分布,其分布范围远比盐土大,碱土分布在微地形稍高或排水相对较好的地段。表层土未被破坏的生长羊草,表层土被破坏而裸露碱化层,均为光板地。占全省总面积的2.49%。
草甸土。为河流沿岸低平地土壤,在全省有广泛的分布。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现大部分开垦农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42%。
新积土。分布在江河两岸的河漫滩及低阶地。是重要的农业土壤之一。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72%。
沼泽土。零星分布于山间低洼地,目前多为荒地、苇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16%。
泥炭土。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排水不良,土壤冷浆,只生长一些喜湿植物。目前部分为荒地,部分为耕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 37%。
风砂土。主要分布在白城地区和四平地区的双辽、梨树、公主岭市。风沙土是在沙性母质上或风沙地区发育的土壤。耕地较多,但易跑风和干旱。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0%。
石质土。呈点状或小片状分布于山地或低位玄武岩沟谷。表层土壤不足10厘米,其下为未风化的石块,是农业难以利用的土壤。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 14%。
石灰岩土。零星分布于石灰岩山区。土层厚的石灰岩土肥力很高,宜垦为耕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19%。
水稻土。是人为种植水稻形成的特殊土壤。该土类占全省总面积的2.0%。
☚ (一)按地貌类型划分   (三)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
000157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9: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