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项配套工程
1.肥料工程。一方面增强农用工业特别是化肥工业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先进技术,改进施肥方法,节约用肥,提高效益。在有机肥的应用方面,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绿肥面积扩大到26.7万公顷,秸秆回田扩大到66.7万公顷, 同时扩大农家肥的使用。
2.水利农机工程。计划扩大灌溉面积6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6.6万公顷。并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使机耕面积扩大到53.3万公顷, 机插面积达6.6万公顷,机割面积达33.3万公顷。力争全省有1/3村实现农机配套服务。
3.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计划建立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虫害区域监测点25—30个, 提高预报准确率;每年建立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20万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0%以上; 在福清等17个县分别建立3.3公顷无病薯苗基地; 同时推广化学除草、药剂除鼠。
4.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乡农技服务站,加强村一级农技服务,每村配齐一名农民技术员。
粮食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全省粮食生产。一些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如吨粮田建设工程, 结合中低产田改造攻关, 于1991年组织73个乡(镇)实施“吨粮田”工程7.9万公顷, 当年全省上“吨粮”的乡镇40个、村796个,占实施开发项目的乡(镇)数的54.8%、村数的56.1%。又如,中低产田改造,在国家立项区域,也取得较好效果。如良种推广、再生稻扩大种植等,也都有较大的成效。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的一些原因,如耕地锐减,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农业投入不够,到1995年,粮食工程的计划仍未能全面完成,粮食总产量,离计划目标还有差距,但成绩仍然显著,1995年粮食总产量达919.93万吨, 比1989年增加35.36万吨,增长4.4%,平均亩产304公斤,增加15公斤, 增长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