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村shēngtàicūn〈名〉 生态平衡保持较好的行政村。 生态村shēngtàicūn<名>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及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生产和生活,使其生态保持平衡的村级行政单位。 ◇ 上海将建第一个生态村。(解放日报.1986.12.9) ◇ 顾山等7个镇已成为江苏省委环境文明生产企业示范镇,向阳村则已建成生态村。(人民日报.2000.6.3) 生态村shēngtàicūn运用生态学等原理进行生产和生活的村级行政单位。例如:“全国第一个农业生态村——江苏建湖县董徐村,最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生态农业协会。”(《文汇报》1987.10.20)“生态农业在大兴县长子营乡留民营已经搞了10年,如今,这中国第一个生态村如何了呢?世界环境日前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来到这里,看到的是一个正在走向‘园林化’的生态农业村。”(《北京日报》1992.6.6) 生态村shēnɡtàicūn〈名〉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及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生产和生活,使其生态保持平衡的村级行政单位。 生态村 生态村即生态文明村。是生态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的先进村,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模范村。生态文明村的内涵,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概括起来就是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经济发展主要是指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二、三产业逐步壮大;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更加富裕。民主健全主要是指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得到落实,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精神充实主要是指农民群众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的需求。环境良好主要是指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秩序稳定,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生态文明村包括五条标准: ❶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如连接公路主村道和村内道路硬化; 推广使用沼气、垃圾定点存放、改水改厕、禽畜圈养,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 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村庄周围有绿化林带等。 ❷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有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建有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场所,设有卫生室,群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等。 ❸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农民的公民权利得到保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等。 ❹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产业结构合理,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健康发展; 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等。 ❺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创建生态文明村,不是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搞 “一刀切”。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创建目标和建设标准。在创建标准上,要区分层次,体现差别; 在建设模式上,不能搞整齐划一,要体现特色,山区和平原、沿海和内地可以有不同的风格。 生态村创建意义主要体现在: ❶创建文明生态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创建生态村不仅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了人与自身、人与人的和谐,而且还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谐,达到了 “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和 “管理民主” 的目标。生态村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在创建生态村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农村基础公共设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农村发展的新环境。同时,在创建生态村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对创建生态村的宣传教育,加速了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并培育了新时代的新农民,并且提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 ❷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核心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❸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有力抓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广大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是一个 “路径选择” 问题。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抓住了新形势下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顺应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内在要求,使农村工作有了能够操作、便于运作、对群众具有很强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抓手。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这一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使农民群众在生动具体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提高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本领,提高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能力和关心生态、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 生态村及其创建 生态村基本条件与考核内容 ☛ 00002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