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农业学大寨运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农业学大寨运动

(二) 农业学大寨运动

农业学大寨运动是与“四清”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交织进行的。天津市农村学大寨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1964—1970年8月,主要内容是学大寨的具体经验。第二阶段由1970年9月至1980年8月,主要内容是普及大寨县。
1964年2月9日,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介绍了大寨经验,2月 19日天津市委、市人委召开郊区农业生产动员会,提出学大寨精神,走大寨之路,为实现1964年农业大丰收而奋斗。这个时期主要是学习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有较大改变。
1970年8月,国务院在山西省昔阳县召开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研究农业学大寨问题。会后,中共中央批转了会议报告。9月24日 《人民日报》发表《从大寨大队到昔阳县》调查报告,称昔阳县已建成大寨式的县。从此,学大寨运动进入第二阶段。1975年9月和1976年12月全国第一、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之后,普及大寨县掀起高潮。1975年10月29日中共天津市委召开《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动员大会。11月7日中共天津市委举行第十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研究制订规划,决定分期分批搞,到1978年全市农村基本普及大寨县。会后,市委抽调干部2000余人,组成工作队,到各区县参加和领导普及大寨县工作。市级设普及大寨县工作总团,区县设工作团,公社设工作分团,大队进驻工作队。这个时期的学大寨运动,“左” 的调子越唱越高,提出 “学大寨是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需要。”但从客观上看,学大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一是土地面貌和排灌条件显著改变。据北辰区、东丽区和五县统计,从1965—1978年打井19 711眼,挖大中型沟渠10 866条,修大中型排灌站、水库、桥、闸、涵等工程835处。全部土地平整1~2遍,动土3亿立方米。扩大水浇地12.753万公顷,建成稳产高产田2.313万公顷。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全市农村1978年14.7千瓦以上大中型拖拉机达到9 622混合台,比1970年增长8倍以上。农用载重汽车达到929辆,比1970年增长6.7倍。排灌动力机械达到8.1万台,比1970年增长2.2倍。机耕面积达到85.5%,比1970年增加44.4%。耕、耙、播、运、打轧、排灌等基本实现机械化。三是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全市农村1978年实现优种化,亩施化肥达到41千克,比1970年增加1.6倍。还采用了合理深耕、密植、根外追肥等先进技术。四是农村集体经济实力逐步壮大。1978年全市农村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0亿元,1970年以来年递增率达8.4%。1978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5.77亿元,其中农村工业总产值达到8.08亿元。从此,天津农村经济从种植业为主转到以农业为基础,以社队工业为主导的轨道。

☚ (一) 农村“四清”运动   (三) “文化大革命” ☛
000109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