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食志而食功先秦儒家学派的大师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年)关于注重效果的经济伦理思想。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孟子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孟子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孟子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志”和“功”,即志向、动机和功利、效果。“食志”或“食功”,相当于现在的动机论或效果论。孟子在经济问题上强调实行效果论,主张根据其经济效益、功利给予相应的报酬,而不能根据其动机。这与他在一般道德问题上强调内心道德要求的主张颇有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