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荀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荀悦148—209

东汉末政论家、史学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少家贫,好学,借读他人之书。十二岁,能解说《春秋》。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迁黄门侍郎,为献帝侍读,旦夕谈论。累迁秘书监、侍中。著《申鉴》五篇,抨击谶纬符瑞,反对土地兼并,表现了他的政治思想主张。献帝常以班固著《汉书》繁重难读,乃命悦依《左传》体裁,采编年体,撰《汉纪》三十篇,时人评为“辞约事详,论辨多美”。

荀悦公元148~公元209

东汉末期史学家。字仲豫,颖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子13世孙。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后迁为秘书监、侍中。著有《申鉴》5卷,另著《汉纪》30篇已散佚。荀悦认为法令和教化都是治国治民的基本手段,主张教化和刑罚都要先简后繁,以使人民容易接受。根据儒家性三品说,将人分为君子、中人、小人。认为君子不会触犯刑律,只需行教化即可;小人进行教化不起作用,必须用刑罚才能制止犯罪;对中人,要礼刑兼用,引导他们走向君子的行列。对血亲复仇有独特看法,认为复仇是出于义,虽不能纵容,但不可绝对禁止,如依法躲避,则不可复仇; 如不躲避,则可复仇。

荀悦148—209

东汉末政论家、史学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卿十三世孙,父早卒。家贫无书,借人书读,过目多能成诵。性情沉静,喜述作。汉灵帝时,宦官专权,托病隐居。后应曹操征召,于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秘书监、侍中等职,所著《申鉴》五篇,申说历史教训,供君主借鉴。以儒家思想论述修身治国之道,主张刑德并用、法教并施。“凡政之大经,法教而矣。教者,阳之化也;法者,阴之符也。”认为“民不畏死,不可惧以罪,民不乐生,不可劝以善。”法、教须“先丰民财以定其志”,使能“养生”。 (《政体》)认为性有善有恶,“有三品焉,上下不移,其中则人事存焉尔”,三品再各分为三,共有九品,其中“从教者半,畏刑者四分之三,其不移大数九分之一也”,故“性虽善,待教而成;性虽恶,待法而消”(《杂言下》)。提出人应以“中、和、正、公、诚、道”为修身行事的“六则” (见《政体》),还要以贞、达、志立德,“贞以为质,达以行之,志以成之”(《杂言下》)。依汉献帝之意,将《汉书》用编年体改写,作《汉纪》30篇。另著《崇德》、《正论》等数十篇。

荀悦

荀悦148——209

字仲豫。东汉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幼时聪慧好学,因家贫无书,每到人家,遇书即读,过目成诵,尤善诵《春秋》。汉灵帝时,因宦官专权,托疾隐居。后应曹操征召,历任黄门侍郎、秘书监等职。汉献帝好文学,亦好典籍,以班固《汉书》文繁难懂,命荀悦依《左传》体制,成《汉纪》三十篇,为史传体散文,其文“辞约事详,论辩多美”。宋代王铚誉曰:“其词纵横放肆,反复辩达,明白条畅,既启告当代,而垂训无穷”。(《两汉纪后序》)荀悦另著《申鉴》5篇,为政论体散文,是西汉以来政论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明代何孟春称其文“无贾谊之经制而近于醇,无刘向之愤激而长于讽”。

☚ 蔡邕   孔融 ☛

荀悦148~209

东汉末史学家。字仲豫。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他奉汉献帝之命,仿照 《左传》 体例改编 《汉书》 ,从建安三年(198年)开始,用了3年时间,便编写成一部30卷的 《汉纪》 。此书虽是奉命编写,也反映了荀悦的政治思想。他在书中记述 “中兴以前明主、贤臣得失之轨” ,“志在献替” ,希望汉献帝通过览史振作起来,改变 “政移曹氏” 的局面。可见 《汉纪》 实为启发汉献帝的历史教科书。
荀悦把班固 《汉书》里传、志、表的资料按时间先后加以剪裁,编排到各个帝纪之内。《汉纪》 全书仅181万字,只有 《汉书》 1/4篇幅,而西汉一朝的主要人物、重大事件及典章制度等,都有条不紊地记载下来。故 《汉纪》 享有“辞约事详” 之誉。
荀悦改编 《汉书》把纪传体中 一些成功的叙事方法加以创造性运用,使 《汉纪》 有别于以前的编年史。它在记叙人物活动或重要事件时,能突破时间界限,根据需要有时补叙前因,有时备述后果,或兼述同类的人和事。从此,编年体也可同纪传体一样自由广泛地记载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如记述人物事迹时,就采用纪传体的“人经事纬” 的记叙方法,以人物为本位编排史事,从而克服了过去编年体史书记人不完整的缺点,而且为编年史写人物找到了一条新途径。由于 《汉纪》在中国古代编年史发展过程中起过发凡起例的作用,它同 《汉书》一样被视为中国古代断代编年史和纪传史的最早代表作。“班、荀二体” 对中国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荀悦

荀悦公元148年~209年

东汉末史学家。字仲豫,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西)人。少时好学。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被曹操征召为黄门侍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奉献帝诏,用编年体改写《汉书》,成《汉纪》一书,辞约事详,为时人所称。又著《申鉴》五卷。在《申鉴·时事》中,针对五铢钱被董卓销熔,大量铸造质量低劣的小钱,造成货币流通的极大混乱,荀悦提出恢复行使五铢钱的主张。当时有人认为京畿五铢钱少,如恢复行使五铢钱,会被人“以无用之钱市吾有用之物,是匮近而丰远。”荀悦辩驳曰:“官之所急者谷也,牛马之禁,不得出百里之外,若其他物,彼以其钱取之左,用之于右,贸迁有无,周而通之,海内一家,何患焉?”对于废钱之主张,他批评说:“钱便于事用,民乐行之,禁之难。今开难令以绝便事,禁民所乐,不茂矣。”

☚ 刘陶   鲁褒 ☛
荀悦

荀悦148—209

东汉末政论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汉献帝时,宦官擅权,一度托疾隐居。后应曹操征召,于献帝时任黄门侍郎、秘书监等职。曾向献帝提出“屏四患”(伪、私、放、奢)和“崇五政”(兴农桑、审好恶、宣文教、立武备、明赏罚)的为政之方。撰有《汉纪》三十篇,《申鉴》五篇,抨击谶纬符瑞, 反对“富人名田逾限”,主张“宜以口数占田,为之立限”, “耕而勿有”(田可耕而不占为私有),除兼并之害。

☚ 何敝   赵过 ☛
荀悦

荀悦148—209

字仲豫,东汉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 人。少好学,善解说《春秋》。汉献帝建安元年 (196年) 应曹操征召入府,历任黄门侍郎、秘书监侍中等职。汉献帝以 《汉书》繁重难读,命其以编年体改写,乃依《左传》体裁,撰成 《汉纪》 30篇。另著 《申鉴》 5篇,对汉末土地问题及货币问题提出看法。指出西汉国家轻税而豪强地主对农民的地租剥削非常残酷。“今汉民或百一之税,可谓鲜矣。然豪强富人占田逾侈,输其赋太半,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是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福也。今不正其本,而务除租税,适足以资富强。”(《汉纪》 卷八)认为井田制虽为良好的土地制度,但不宜于汉末人口众多而又大量存在豪强地主之时采用,提出只许使用土地不许私有土地的方案:“既未悉备井田之法,宜以口数占田,为之立限。人得耕种,不得卖买,以赡贫弱,以防兼并。”(《文献通考》卷一) 并对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土地提出批评,说:“诸侯不专封,富人名田逾限,富过公侯,是自封也。大夫不专地,人卖买由己,是专地也。”(《申鉴·时事》) 又强调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认为“彼以其钱取之左,用之于右,贸迁有无,周而通之,海内一家,何患焉” (同上),反对废钱主张,主为“钱实便于事用,民乐行之,禁之难。今开难令以绝便事,禁民所乐,不茂矣。” (同上) 主张将遭董卓废弃的五铢钱恢复流通,就人们对恢复五铢钱能否实现的担心,提出一种货币的建立或废除,是人们的意志所不能左右的,如恢复五铢钱确有困难,只好随客观情况再作改变,而不必顾虑重重。反对奢侈,认为“奢败志”,与“伪、私、放”同为国之四患(《申鉴·政体》)。又反对专利,认为“人之于利,见而好之”,如不加以限制,“则情独行为恶矣” (同上)。不赞成官俸太薄,认为公禄贬则私利生。对于人口问题,也不赞成人多而希望人少,赞同韩非“民寡则用易足”的观点。

☚ 王符   仲长统 ☛

荀悦148~209Xun Yue

publicist and historian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orks: Annals of the Han,etc.

荀悦148—209

东汉思想家、史学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少好学,喜读《春秋》。灵帝时,宦权擅权,托疾隐居。后任黄门侍郎。献帝好文学,乃与孔融等侍讲禁中。历任秘书监、侍中等职。以“达道义”、“彰法式”、“通古今”、“著功勋”、“表贤能”为著述宗旨,时人赞其“词约事详,论辨多美”。反对“日时禁忌”及谶纬迷信,强调吉凶由人,卜筮无益。提出“气”构成人的形体和精神;人的形体和精神构成人性。发挥“性不独善,情不独恶”之说,认为性善、性恶者少,待法、教造就者多。提倡以仁义为法教之本。反对诸侯专封,大夫专地,富人兼并。主张去除伪、私、放、奢四害,实施兴农桑、审好恶、宣文教、立武备、明赏罚五政。建议重视史官,令其及时记善恶成败,用以表功规过,以鉴来者。建安三年(198)奉献帝命,依《左传》编年体删改《汉书》,五年,撰成《汉纪》,共三十篇,流传至今。著《中鉴》,今存。另著有《崇德》、《正论》等文数十篇,已佚。

荀悦147—209

东汉大臣。字仲豫,颍川颍阴 (今河南许昌)人。性沈静,美姿容,尤好著述。累为黄门侍郎、秘书监、侍中。著《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建安十四年(209)卒,时年六十二。

荀悦148—209

东汉末政论家、史学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少好学,年十二岁能解说《春秋》。灵帝时,因宦官专权,隐居不仕,专事著述。后应曹操征召,于献帝时任黄门侍郎、秘书监等职。献帝时,侍讲禁中,以《汉书》繁重难读,命他用编年体改写,乃依《左传》体裁,撰成《汉纪》三十篇,当时人称其“辞约事详”。另著有《申鉴》五篇,抨击谶纬符瑞和黄白之术,反对土地兼并。

荀悦148—209

东汉史学家、政论家。字仲豫。颍川颍阴(河南许昌)人。荀彧堂兄。家贫,少好学,博闻强记,善《春秋》。疾宦官专权,终灵帝之世,隐居不仕。曹操掌权,为黄门侍郎,迁秘书监、待中。献帝以《汉书》繁重难懂,命他仿照《左传》体裁,撰成《汉纪》三十篇。时人称其著“辞约事详”。另著《申鉴》五篇。提出为政应清除乱俗、坏法、越轨、败制四患,倡导农桑、审察好恶、宣扬文教、创立武备、明于赏罚五政。抨击谶纬神学,反对土地兼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