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评齐湣王失道而败亡齐湣王因威、宣二王之余烈,兴功好事,灭了宋,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想当天子,骄暴拒谏。引起邻国警惕和不满。以燕为首,诸侯合谋反齐,乐毅所率联军长驱直入,齐湣王败逃,被楚将淖齿杀死。 荀子论道:“国者,天下之利势也。”治国者,得道则大安、大荣;失道则大危、大累,结局可悲,想当匹夫也不可能,齐湣王就是例子。 荀子还说,治国施政,“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所谓“义立而王”,就是说,以礼义立国,一切按礼仪办事,上下如此,则国家安定,社会安定。商汤王、周武王就是如此。所谓“信立而霸”,就是说,政刑法令,一概讲信,晓示天下,不欺不诈,则兵劲城固,与国信之,威动天下。五霸就是如此。所谓“权谋立而亡”,就是说,追求功利,不讲求信义,“唯利之求”。上行下效,互相欺诈,人心离散,无法一致,则敌国轻之,与国疑之,以至削弱而亡。齐湣王就是如此。“后世言恶则必稽焉”。就是说,这是值得后人参考的。 司马光斤斤于义利之辨,讲求义、信,而反对权谋,甚至反对功利。故他引荀子之论,必然赞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