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荀子集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荀子集解

 《荀子》义释本。二十卷。清王先谦撰。成书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撰者事迹参见“《庄子集解》”条)。
 《荀子集解》依据杨倞的《荀子注》的编排顺序,分为二十卷。正文用单行大字,释义用双行小字,若在双行小字中另须说明时,则用再小字做双行小注。
 《荀子集解》的释义以清代卢文弨本为主,并附以嘉善谢氏刻本等进行全面考察。内容参考了前人的众家之说,进行了大量的引证,依据不同的版本进行了校订;对个别文字注明读音,并解释了字义。撰者自己的注解以“先谦案”引出。每句附以句义。该书句义,多以疏通原书难解之义为准则,准确揭示原书内容为宗旨,语句精炼,句义精深。如在《王霸》篇: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天下用之利者,无过于国。”人主者,天下之利执也:“执之最利者也。”(以上“”内为释词)《荀子》在书中讲到:“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撰者说:“‘有之不如无之’谓‘有国不如无国’”,因为若君主不以“道”治天下,就会象“‘齐湣王为淖齿所杀”、“宋献公为齐湣王所灭”那样成为亡国之民,“国灭之后,其臣子各私为谥,故与此不同。”即国家灭以后,不可能像“独立”的民族那样,人民安居乐业,臣子各私为谥,国将不国了。故治国“必将以道守之”,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此三者明主“所宜谨慎择之”。这是“仁人”应该明白的。因而“挈提一国之人,皆使呼召礼义”、“所务皆礼义”、“不以它事害礼义也”。“其所持心持国,不行不义,不杀无罪,落然如石之固也”。《礼论》篇荀子曰:“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这是《荀子》讲了一个“礼”的起因问题。撰者就“故制礼义以分之”之中的“分”字说:“有分,然后欲可养,求可给”。然后说:“先王为立中道,故欲不尽于物,物不竭于欲,欲与物相扶持,故能长久,是礼所起之本意者也。”这说明,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物质产品却是有限的,为了限制人们欲望的无限制地增长,君主将规定出“礼”把人分成不同情况而分别对待。“该坐汽车的坐汽车,否则只能骑毛驴”。人欲受限,适当追求,则“欲不尽于物,物不竭于欲”,那么物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满足人们的欲望。让“欲与物相扶持,故能长久”。即让欲望与产品相持升长,则不论人欲或生产都会长久地保持和发展下去。这就“是礼所起之本意也”。
 《荀子集解》广摘各家之长,重于考证,给读者予较宽的思路。撰者自己的义释,脉络清晰,语言精炼,揭示内涵准确,便于阅读。在清代,它是最完善、最详实的《荀子》释本,同时也适合现代人研究《荀子》之用。
 《荀子集解》在三十年代即由世界书局收入《诸子集成》。一九八八年,中华书局在此基础上进行校点后录入《新编诸子集成》,先以单册出版,共上、下两册。将原文重新分段注释,原双行小字全部改为单行小字。书前有《点校说明》、《序》和《考证》及《荀子序》。

《荀子集解》

训诂著作。20卷。清王先谦著。是《荀子》的最佳古注本。以清卢文弨校本为底本,用宋元明各种版本详加校勘,订正讹误,甚为精审。汇集唐杨倞的注释、清卢文弨《补遗》1卷、郝懿行《荀子补注》2卷、王念孙《读书杂志》八、《校荀子》8卷、俞樾《诸子平议》中的《荀子平议》4卷,均散入书中。当时学者之说有可取的也时加采录。王氏则时加案语,评判各家得失,提出自己的看法。书前《考证》篇详述《荀子》的版本以及荀况的生平、思想。

荀子集解

《荀子集解》

20卷,32篇。清王先谦撰。汇集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影响颇大。光绪间长沙王氏刊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诸子集成》本。

☚ 荀子   荀子简释 ☛

荀子集解

二十卷。清王先谦(见《尚书孔传参证》)撰。是书汇集了清代学者考订研究的成果,可谓清代《荀子》研究集大成之作,虽不能说全面收集,但不失为研究《荀子》提供最方便的书。是书,集录诸家校释荀书之言,而分别依次列于文句之下。依卢文弨校例,然不拘一本,择善而从。卷首考证,博搜兼采,其次第从杨倞、汪中之说。而以刘向之目标附于卷末;采辑最重要的,有卢文弨的校本、刘台拱补注、王念孙杂字、郝懿行补注等。以此互相参证,而后折衷以己意,皆详实平允,实为荀卿书最善之本。唯其间有可疑者,王、郝诸家之说,全部采入,刘氏补注亦然,以供参证。有 《诸子集成》本、有清光绪辛卯

荀子集解

荀子集解

哲学史著作。清王先谦集注。成书于光绪十七年 (1891)。序称,《荀子》一书,“仅有杨倞注,未为尽善。近世通行嘉善谢氏校本,支取亦时有疏舛。宿儒大师,多所匡益,家居少事,辄旁采诸家之说,为《荀子集解》一书,管窥所及,间亦附载。不敢谓于荀书精意有所发明,而于析杨、谢之疑辞,酌宋、元之定本,庶几不无一得”。学术界通认为清代注荀书之最佳本。作者还认为,荀子性恶之说非本意。“荀子遭世大乱,民胥泯棼,感激而出此也。”有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诸子集成》本。

☚ 尚书大传补注   思纬𡔹㚃台短书——报贝元征 ☛
000010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