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芬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芬兰Finland国名。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芬兰得。在今欧洲北部,西南临波罗的海。其名源于瑞典语,意为芬人居住的地方。最早居民为拉普人,故又称拉普兰。公元前7200年即有人居住。公元初年以后,芬兰人迁入。1323年,部分被瑞典吞并。1634年完全并入瑞典王国。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帝俄, 成为大公国。1917年宣布独立为芬兰共和国。首都赫尔辛基。 芬兰fēn lán北欧的一个国家。[英] Finland。1857年伟烈亚力编《六合丛谈》十二:“九月初五日,芬兰湾有大风。俄一师船遇之,覆焉。”1866年斌椿《乘槎笔记》:“瑞国东南界波罗的海,西北界大西洋海,北枕北冰洋。……康熙间,为俄国所攻,乃割东境之芬兰以和。” 芬兰欧洲北部国家。全称芬兰共和国。1917年12月6日独立。国土面积338145km2,人口514.7万(1997年底)。首都赫尔辛基。1950年10月28日与中国建交。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丘陵海拔200~700m,中部海拔200~300m,沿海为海拔50m以下的平原。全境有大小湖泊6万多个。其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国土1/3在北极圈内。海岸线长1100km。大部分地区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最冷月2月平均气温-6~-1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3~18℃。年降水量400~620mm。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68%,约2008.5万hm2,木材储量19.08亿m3。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6221.06亿芬兰马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1032万芬兰马克。1997年汇率:1美元=5.1944芬兰马克。1997年工业产值为1580.64亿芬兰马克,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4%。木材加工、造纸和林业机械制造业是经济支柱。森林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是世界第2大纸张、纸板出口国,占世界出口量的25%。世界第4大纸浆出口国。1997年工业从业人口为46.3万人,约占总劳动力的16.6%。1997年农业产值为78.42亿芬兰马克,林业产值138.26亿芬兰马克,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6%和2.22%。1997年森林采伐量5299.6万m3。耕地约215.4万hm2。从事农、林业的劳动力为15.3万,约占总劳动力的7.05%。交通运输发达,1997年产值为478.46亿芬兰马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89%。1997年有铁路总长5886km,35%为电气化。客运量34亿人km,货运量99亿t·km。公路总长78536km。1997年客运量608亿人km,货运量245亿t·km。内河航线长9650km,沿海航线长7730km,1997年内河客运量392.4万人次,货运量1185万t;国际航线客运量1519万人次,货运量7518.2万t。1997年共有商船605艘,总吨位161.56万t。有港口30个。1997年共有民用飞机737架,有国际航线35条;客运量1177万人次,货运量9547.5万t。教育事业发达。1980年起在全国实行9年一贯制义务免费教育。1997年全国有各类学校5755所,在校学生177.67万人,教师68929人(1996)。2003年底人口521.97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497亿欧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6万欧元。2003年通货膨胀率0.9%,失业率9.0%。2003年工业、信息业、服务业、农林业产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1%、2.8%、54.4%、3%。 芬兰Finland北欧国家。西南滨波罗的海,陆疆同瑞典、挪威、苏联接壤。面积338145平方公里。人口494万(1987年),芬兰人占90%以上。芬兰语和瑞典语同为国语。首都赫尔辛基。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为丘陵、平原。湖泊有50000个以上,占领土面积的8%,有“千湖国”之称。温带、亚寒带气候,冬季寒冷。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70%,以松和云杉为主。水力资源丰富。有铜、锌、金、铬、钴、钛、钒等矿藏。工业以木材加工、造纸为主,其次为冶金、机械、造船等。河运、湖运与海运相连。旅游业发达。 芬兰北欧国家。东和俄罗斯接壤,北界挪威,西北与瑞典为邻,西、南濒波罗的海的芬兰湾和波的尼亚湾,是北约国家进入东欧国家的前沿缓冲地带。面积33.1万平方千米, 人口498.6万(1990年), 兵力3.1万人(1991年)。为欧洲委员会和北欧理事会成员国。1950年10月28日与中国建交,次年设公使馆,1954年升格为大使馆。 芬兰 芬兰全称芬兰共和国。位于欧洲北部。面积338,145平方公里。人口 4,926,197人 (1986年)。芬兰人占93.5%,余为瑞典人、拉普人等。芬兰语和瑞典语均为官方语言。90.1%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首都赫尔辛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多丘陵,森林密布,湖泊众多,有“千湖国”之称。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属温带针叶林气候。全年平均气温-0.4-5℃。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矿产资源以铜较多,还有少量铁、镍、钒、钴等。森林覆盖率达65%。木材加工和冶金工业为经济两大支柱,近几年化工、电子等工业迅速发展。造纸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是世界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农产品有小麦、大麦、燕麦、马铃薯和油料作物。农畜产品自给有余。输出纸张、纸板、纸浆、锯木、机械产品、船舶、农畜产品等; 输入原料、燃料、机械等。交通运输业发达,年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铁路总长6,096公里。公路总长75,848公里。有4家航空公司。商船468艘,重要港口有赫尔辛基、土尔库、波里和科特卡。货币为芬兰马克。最早的居民是拉普人,以后芬兰人迁入。12世纪前处于原始公社社会。12世纪后半期被瑞典占领。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帝俄。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1939年爆发芬苏战争,芬战败,1940年两国缔结和约。1941——1944年德国侵苏后,芬参与了对苏战争。1947年2月芬作为战败国与苏联等国签订巴黎和约。对外奉行和平中立政策。1950年10月28日同中国建交。 ☚ 远东 芬兰湾 ☛ 芬兰Finland全称芬兰共和国。面积为33.8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499万人(1998年)。首都赫尔辛基,货币名称芬兰马克。工农业发达,二战后经过一段修复,经济持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增长缓慢。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28.8%(1986年),其中木材加工和金属加工占工业产值的55%。造纸工业达世界先进水平,是世界第二大纸张和纸板出口国,第四大纸浆出口国。粮食等农畜产品自给有余,农林产值大体相同,1986年占国内生产总值7.6%。森林管理、育苗、种植、采运等均居世界先进行列。外贸占重要地位。出口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1/3强。80%的木材加工产品和40%的金属加工产品供出口。80%的能源和许多工业原料靠进口,其中全部天然气和2/3的石油从前苏联进口。欧共体、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原经互会国家是主要贸易伙伴。199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为1243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30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4 11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9位。该年的出口总额423.6亿美元,进口总额为319.45亿美元。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额为230亿美元。1998年的国际储备总额为102.71亿美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