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腺癌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少见,但在男性及60岁以上者较多见。按发生部位分为乳头上部癌、乳头周围癌及乳头下部癌,以乳头周围癌最为常见。按肉眼所见,又分为息肉型、浸润溃疡型、缩窄型及弥漫型等。乳头上部癌常呈息肉型,大者呈菜花状可堵塞十二指肠腔,乳头周围癌多呈溃疡浸润型和息肉型,乳头下部癌多呈缩窄型,弥漫型罕见。乳头周围癌必须与来自壺腹部和胆总管、胰腺的癌瘤相鉴别。前者来自十二指肠粘膜,主要向乳头外生长,且呈乳头状腺癌结构。乳头下部癌转移较少,转移部位以局部淋巴结、肝、胰、腹膜、卵巢和肺较常见。
临床表现和癌瘤部位、扩展及生长方式有关。乳头周围癌发展较快,常引起阻塞性黄疸,黄疸深度常随癌组织的脱落而有波动,伴有瘙痒和肝肿大,胆囊多可触及;并存胆管炎时出现寒战发热,晚期可致十二指肠梗阻。乳头下部癌伴发肠狭窄时,可呕吐食物及胆汁,晚期可出现黄疸和出血。乳头上部癌发展较慢,一般有类似消化性溃疡的症状,长期出现粪便隐血以及偶有呕血和黑粪,易引起贫血。
X线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及内镜检查往往可助诊断。十二指肠引流液作细胞学检查可能发现癌细胞,乳头上部癌引起明显阻滞时,引流液常无胆汁,乳头周围癌则引流液内胰酶减少或缺如。治疗参见“小肠恶性肿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