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聞(闻)Wén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山东之平邑、江西之金溪、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郑樵注云:“即闻人也”,将其归 “以凶德为氏” 之列。详见 “闻人” 条。 宋登科有闻见昌、闻舜举; 明代有闻渊; 当代有闻一多,学者。 聞wén❶聽見。杜篤《論都賦》序:“臣聞知而復知,是爲重知。”馬融《長笛賦》:“聞之者莫不張耳鹿駭,熊經鳥申,鴟眎狼顧,拊譟踴躍。” ❷受。見“聞命”。 ❸知識,見聞。《漢書》班固《答賓戲》:“劉向司籍,辯章舊聞。” ❹達,傳到。東方朔《答客難》:“《詩》曰:“鼓鐘于宮,聲聞于外;鶴鳴九皋,聲聞于天。”《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若雷霆之聲,聞乎數百里之外。” ❺聞名,著稱。司馬遷《悲士不遇賦》:“恒克己而復禮,懼志行之無聞。” ❻嗅。張衡《思玄賦》:“奮余榮而莫見兮,播余香而莫聞。” 聞“闻”的繁体字。 上一条: 闻 下一条: 阌
聞“闻”的繁体字。 上一条: 闻 下一条: 文 闻聞{}三4362①动理睬;留意听;听。⑴粤语。广东广州:~得有人嚟左听说有人来了。⑵闽语。广东揭阳〖 〗。伊知呾无人~伊他知道没人理他。②动趁。⑴中原官话。河南沈丘、西华、开封、新郑、太康、商丘。山西运城:~早。⑵晋语。山西离石〖 〗。~早滚蛋!陕西绥德〖 〗。~早儿走吧。③动嗅。粤语。广东广州:~到香味。   聞闻(14次) ❶听;听见。齐桓~以该辅《离》~佳人兮召予《歌·人》 进号呼又莫余~ 吾~作忠以造怨兮《章·诵》 荪详聋而不~《章·抽》 ~百里之为虏兮《章·日》 ~省想而不可得《章·悲》~赤松之清尘兮 ~至贵而遂徂兮《远》 屈原曰吾~之《漁》 桓公~而知之《辩·九》 ❷令闻;美誉。故远~而难亏《章·抽》 羌居蔽而~章《章·思》 ❸名声。此处引申为赢得美誉的遗则。昭彭咸之所~《章·悲》 另见〔不聞〕〔仄聞〕〔無聞〕 聞wenC284 “闻”的繁体。 聞wénW065 “闻”的繁体。 〖聞〗 (一)粵 man4〔民〕普 wén ❶ 聽見。柳宗元《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❷ 聽聞,聞說。周敦頤《愛蓮說》:「菊之愛,陶後鮮有〜。」(陶:指陶淵明。鮮【粵 sin2〔冼〕普 xiǎn】:少。) ❸ 告訴,報告。李密《陳情表》:「臣具以表〜,辭不就職。」(就職:當官。)魏禧《吾廬記》:「客或以~諸家。」 ❹所傳達的消息,有詞語「新〜」。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網羅天下放失舊〜。」(失:通「佚」,散失。) ❺ 見聞,知識,有成語「孤陋寡〜」。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故余雖愚,卒獲有所〜。」(卒:最終。) ❻ 用鼻子嗅,有成語「望〜問切」。韓非《韓非.十過》:「〜酒臭而還。」
(二)粵 man6〔問〕普 wèn ❶ 名望,聲譽。韓愈《原毀》:「恐恐然惟懼其人之又〜也」。 ❷ 聞名,傳揚。諸葛亮《出師表》:「不求〜達於諸侯。」 ❸ 著名的。《吾廬記》:「四方之士~者。」
聞聞,甲骨文作 ,金文作    ,《説文》古文作 ,小篆作 。 《新甲骨文編 (增訂本)》收録28個字形基本相同,皆象人跽坐聳耳而以手指口,口上或加二點,似爲以耳聽人口所言或口説而能耳聞。金文第一、二字形是西周早期字形,尚存甲骨文構形大意, 後世演化爲从耳, 昏聲, 隸定作 “𦖞” 或 “䎽”。“耳”作爲意符於古有之,“昏”作爲聲符則是字形訛變後的聲化。“聞” 的本義是聽到、聽説,或自己口述而令人聽到、知曉,引申爲聞達、名望等義。卜辭或用本義。銘文或用聽到、聞名等義,或指聲音的傳播。或通 “昏” “婚” “問”。提示: 在古代漢語裏,“聽” 一般表示用耳朵主動感受外界的聲音,“聞” 則是外界的聲音傳入耳中。故“聽”可以引申爲治理義,正如 “視”是主動去看,也可以引申爲治事一樣,而 “聞” “見” 則没有這種意義。至於 “聞” 的嗅義,則是後起,而且也是經過被動接受到主動去聞的過程。當我們把文字、詞彙、詞義都納入某種體系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規律,如此始得謂之 “學”。就是説,凡稱之爲 “學” 者,必是依系統論之。 楚簡帛文作 ,字形衆多,有的訛變較大。秦簡牘文作 ,改變聲符,延用至今。參見338.聽字條。 聞 ☚ 聲 聘 ☛ 聞 ☚ 門 昆 ☛ 0000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