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5_268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5_268序

【序】

説以為循天理底道心,循人欲底人心。説以為上智不能無人心,豈可盡謂之人欲乎云云。説中人欲云者,是指孟子所謂耳目口鼻四肢之欲耶?然則上智似不可謂無是。而説以‘人欲’之欲字屬之‘私慾’之慾。兩賢之説若相矛盾,此果分明劈破耶?
仁浩對:道心則純是天理之發,固無議為。而若夫耳之欲聲,口之欲味,亦莫非具於是身而發於是心,則此個‘欲’字,即人之所不能無者,而不可以‘私慾’之慾一例論斷。然則程子所謂循人欲者,亦近於孟子所言,而未必是私慾之云也。若朱子之言,則抑恐學者不察程子之意,而以循人欲底便看作私慾,故特就人欲之走了惡一邊者,而挑出上聖所不能無者,區别而發明之耳。大抵説較闊,説較密。
東儒言人心道心之别曰:‘理氣渾融,元不相離,發之者氣也,所以發者理也。安有理發、氣發之殊乎?但道心雖不離乎氣,而其發也為道義,故屬之性命。人心雖亦本乎理,而其發也為口體,故屬之形氣。曰所以發,曰發之云云,蓋謂有是理故發也,無是氣則不發也。’理氣之元不相離,即此可決。然則一説以四端屬理發,以七情屬氣發者,何也?願聞的確之論。
魯春對:朱夫子以情或屬心,或屬性,不分屬於心性者,乃其雅言。而語類所載,有‘七情發於氣,四端發於理’之説,與大全所論不同。故我東先正臣李滉語類而為理氣互發之説,先正臣李珥大全而為氣發理乘之説。末學淺見,固未敢妄論得失之如何,而第所謂‘發之者氣也,所以發者理也’者,真是發前人未發,而朱夫子大全之説於是益明。但恐語類未必是朱子本旨,且語類則乃曰‘發於氣,發於理’,亦與氣發理發語意不無差殊。蓋‘發於理’云,則近於‘原於性命’之語;而‘理發’云,則理卻有運用造作之權。纔涉運用造作,便不是理,而已屬乎氣。此所以比之於氣發理乘之説,恐欠完粹也。
東儒人心道心圖,‘道心’下書‘善’字,與‘性善’之善字,其義同耶,異耶?人心即聖凡之所共有,而本斜書‘人心’下著‘惡’字,何也?
魯春對:‘善’之一字,固無兩項地頭,而乃若孟子之言善,就性上全體説;圖説之書‘善’,就情之分界處而言。言善雖同,而煞有全體、對舉之别。人心雖是聖凡之所同有,而纔涉形氣,其流而為人欲者,即毫忽間耳。其發難制,其幾至危,故所以先正臣李珥本必斜而書之,以形容其危殆不安之狀。其下仍著‘惡’字,又明其易流於惡,非謂人心本惡也。
此曰‘精則察夫二者之間而不雜’,所以察之工,本篇之中,當於何著手耶?
錫夏對:察之為言,即分别危、微界頭之謂也。夫至微者,道心也;至危者,人心也。其端緒之分,間不容髮。故學者於此須用精察之工,而所以察之者,當從意慮之萌,先審理欲之分。苟求其要,恐無如首章所云‘慎獨’二字矣。
‘時中’、‘執中’之義,同歟,異歟?帝堯始言‘執中’,夫子繼言‘時中’,前後聖立言之各異,何也?且‘執中’與‘時中’何等好題目,而有子莫之執中,有胡廣之時中,此則緣何致此?願聞剖釋之説。
載瓚對:‘執中’主心上説,‘時中’主事上説,而其為中則一也。這‘執’字,聖人非有意於執,而自然‘無過不及’,故有執中之名,而實未嘗有所執。若子莫之執,只是膠守一定之中,則真‘執捉’之執也。然而子莫猶學道而差,胡廣之隨時俯仰,尤不足論也。

☚ 15_267題下注   15_269第一章 ☛
000039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