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刊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图书、期刊、报刊等都是以纸为传播载体,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出版物就变成了看不见的数字信息流。事实上,电子出版物在20世纪80年代就诞生了,而且被认为是继中国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和德国的古腾堡首创铅字印刷术后出版领域中一次最大的革命。
电子出版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是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排版技术,取代了传统出版的拣字、排版的铅印技术,但它仍需要经过制版、印刷、装订,最后成为印刷出版物。第二是指不仅生产技术采用电子技术手段,而且最终产品也是电子形式的出版物。这种出版物的信息存储在磁带、磁盘和阅读型光盘等载体上,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才能阅读。第三是指以电子形式传递信息的任何技术,即“无纸” 出版,它包括可视图文、电子邮件、电视和广播等。电子报刊实际上属于第二种电子出版物。
“电子报纸” 讲得通俗一点就是在计算机上看报纸,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拥有一台装有调制解调器的便携式电脑,通过普通电话线即可与某一报社的电子信息网连通,报纸上当天这个版面的所有内容便出现在你眼前,股市行情、外汇牌价,全是最新的,同步变化的。要想打印或储存,只需按相关的功能键即可。若想查找一篇文章或某一段关于同一主题的系列文章、或某一事件的背景材料,只要按键打入有关关键词,即可通过信息网从报纸总库中找到需要的材料。“电子期刊” 与电子报纸的情况类似。要阅读电子报刊只要在电子计算机和电话线中间接一个通讯装置就可以了。当然,利用电子报刊者必须签订加入电子计算机网的合同,同时通过电子计算机还要同提供报道的报社和杂志社签订合同。
电子报刊服务是1982年德克萨斯州的 《沃斯堡明星电讯报》 最先搞起来的。据美国报业协会资料统计,美国已有数十个报刊开始发行电子版,通过电子信息服务公司的网络进入个人电脑,为读者提供服务。美国现在有三大电子计算机网提供报纸和杂志社的报道,除了 “天才联机服务公司” 外,还有 “美国联机公司” 和“计算机服务公司”。那么使用电子报刊的费用如何呢? 对于已经有电子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的人来说,除每月支付10美元左右的电子计算机网使用费之外,使用报刊的报道时还需交每小时不超过16美元的费用。不过天才联机服务公司的网络在画面上有与报纸相同的广告,所以阅读电子报刊的费用每月可控制在10美元左右。电子报刊服务与印刷形式的信息服务现在“平分秋色”。
电子报刊有许多优点,一是信息量大。电脑作为信息数据库,其存储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读者可以随时调阅网络的重要新闻和文章; 二是检索方便。电脑与数据库连接,不管在何地,不管多么小的新闻,都可检索到,同时,有些只能在有限的报纸版面上刊登主要内容的报道也可以一次性在电子报刊中提供全文; 三是直观。比如记者招待会的记录、演说、向记者公布的资料全文,还有在报纸上难以刊登的许多照片,随着软件的不断开发完善,只需按一下键就可将这些照片变成活动画面。
对于报社来说,电子报刊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信息量大,而且也使它从印刷费用的沉重压力下解放出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报刊的出版发行中节省了纸张、油墨,据美国报业协会调查,报刊发行报纸的费用中有50%至60%是包括用纸在内的印刷费。1992年,报社的纸张费、油墨费、运转费等共用去60亿美元。与此同时,电子报刊还省去了排版、付印和通过邮局发行的大量开支,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出版发行时间,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和竞争力。
电子报刊还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以美国为例,旧报纸是垃圾中的主要成分,美国的废旧报纸都作为垃圾填海造地,填海用的材料中10%至18%都是废旧报纸。大力提供废物再生利用的美国,废旧纸的再生利用市场极小。其次因不使用纸张,所以对森林遭破坏的担心也可以减轻。
当然,目前报刊的电子版还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电脑的屏幕也太小,不能一览无遗,标题字体小,不醒目等。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问题终将会逐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