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学定量法测定血清中粘蛋白的含量。正常值:Harris改良法2—4毫克/100毫升血清;Winzler法40—90毫克/100毫升血清。粘蛋白增高见于急性炎症、恶性肿瘤、风湿热;降低见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血清粘蛋白测定
粘蛋白和糖蛋白是指粘多糖与蛋白相结合的一类复合蛋白。所含的粘多糖主要是葡萄糖、氨基己糖、氨基半乳糖及涎酸等。粘蛋白成分复杂,各种粘蛋白来源和生理功能都互不相同,命名和分类也未统一。这类蛋白在电泳中存在于α1与α2球蛋白,约占总蛋白的1~2%。Me-yer将含有氨基己糖<4%者称糖蛋白,>4%称粘蛋白。测定粘蛋白的方法较多,测定结果可用氨基己糖、己糖、蛋白或酪氨酸等几种表示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粘蛋白不易发生热变性和不被三氯醋酸、乙醇、磺基柳酸、高氯酸和苦味酸等蛋白沉淀剂所沉淀这一特点。先用高氯酸沉淀其他蛋白,在滤液中再加入磷钨酸沉淀粘蛋白,用酚试剂测定粘蛋白中的酪氨酸。正常值以酪氨酸计粘蛋白为3.3±0.27mg/dl; 以蛋白计为56~90mg/dl (酪氨酸量×23.8=粘蛋白,粘蛋白含酪氨酸为4.2%,故乘以23.8)。
粘蛋白增高,见于炎症和增生性疾病,如活动性结核病、肺炎、活动性风湿病、组织创伤或坏死、各种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等。降低见于肝细胞损伤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如急性肝炎、肝硬变、雌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