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定量法测定血清中蛋白的含量。正常人血清总蛋白量为6—7.5克/100毫升,其中白蛋白4—5.5克/100毫升,球蛋白2—3克/100毫升,两者比值为1.5—2.5 : 1。慢性肝病、肾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比值异常;某些消耗性疾病如肿瘤、长期慢性发热,总蛋白或白蛋白减少。
血清蛋白测定
血清蛋白是多种蛋白混合物,主要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两类,合称总蛋白。测定血清总蛋白与白、球蛋白含量和白球蛋白比值,有助于对某些疾病的诊断。
测定的方法很多。总蛋白测定可利用其折光率、比重以及在280nm的吸收波峰等物理特性进行测定,也可用化学法测定。常用的化学法为双缩脲法,此法是根据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形成紫色的双缩脲铜钾络合物的原理设计的,色泽深浅与蛋白质量成正比。用双缩脲法结合盐析法测定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及白球蛋白比值。其原理是利用血清各种蛋白在盐溶液中溶解度不同而将球、白蛋白分离。以21~23%硫酸铵或亚硫酸钠使球蛋白沉淀,后用双缩脲或其他方法测定上清液中的白蛋白量。总蛋白减去白蛋白即为球蛋白。双缩胺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其缺点是易受溶血、黄疸和高脂血症等因素的影响。Kjeldahl定氮法是将蛋白质置硫酸中加热消化后,使其中的氮转变为硫酸铵,然后与Nessler试剂作用呈棕黄色,再与标准液比色测定氮量,乘以蛋白质含氮系数6.25即蛋白量。也可结合盐析法将球、白蛋白分离,再测定白蛋白。球蛋白测定是按上法分别测定总蛋白和白蛋白,然后总蛋白减去白蛋白为球蛋白。白蛋白: 球蛋白称白/球比值。此法虽较古老,但准确性和灵敏度都较好,缺点是操作繁琐。白蛋白测定除上述方法外,还可用染料结合法进行测定,常用的染料是溴甲酚绿等阴离子指示剂。染料结合法的原理是利用有些pH指示剂在含有蛋白质溶液中作pH指示剂时常发生与pH无关的偏差,而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称为“蛋白质误差”,这种改变与白蛋白含量成正比。用双缩脲测定总蛋白计算出球蛋白量,然后再求出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
正常人血清总蛋白为6.0~8.0g/dl,白蛋白4.0~5.0g/dl,球蛋白2.0~3.0g/dl; 白蛋白/球蛋白为1.5~2.5。血清总蛋白增加而A/G不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如呕吐和腹泻等脱水时。球蛋白大量增加也可使总蛋白升高,此时A/G降低或倒置,如多发性骨髓瘤的单株细胞系球蛋白血症和巨球蛋白血症等。血清总蛋白降低而A/G不变,可见于血液稀释,如妊娠的中、末期或补液过量等。总蛋白降低主要由于白蛋白降低引起。白蛋白降低,可见于:
❶白蛋白大量丢失,如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大量排胸水或腹水和肠瘘等;
❷蛋白消耗过多,如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晚期恶性肿瘤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❸白蛋白合成障碍,如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肝癌等;
❹蛋白摄入不足,如贲门失弛缓症、幽门梗阻、胃或肠部分切除和小肠吸收障碍以及长期摄入低热量或低蛋白饮食等。球蛋白升高,主要见于肝硬变、慢性活动性肝炎、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等。球蛋白降低,见于先天性无球蛋白血症和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凡能引起球蛋白增高或白蛋白减少的疾病都可使A/G比值降低或倒置,也见于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正常的疾病。A/G比值正常时须注意二者都高或都降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