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血清絮浊试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血清絮浊试验

血清絮浊试验

在血清中加入某些试剂,如一定浓度的重金属离子、盐、麝香草酚和脑磷脂胆固醇等,能与蛋白质反应发生混浊,称浊度反应;放置12~48h,可呈现絮状,称絮状反应。这些试验分别被称为血清浊度试验和絮状试验,统称为血清絮浊试验。血清絮浊试验,都是着重检查血清蛋白质的胶体不安定性,故又称血清胶体(或蛋白质)不安定试验或胶体试验。
肝脏是参与蛋白质代谢的重要脏器,能合成全部血浆白蛋白和部分球蛋白。肝脏功能障碍可使血清的蛋白质成分发生相应的改变,影响血清蛋白质胶体安定性,出现絮浊试验阳性反应。
絮浊反应的机理还不太清楚,但已知其变化的基础与血清蛋白质的质和量以及理化性质有关。由于血清蛋白质改变不仅与肝脏有关,而且也受肝外许多因素影响,所以血清絮浊试验不是诊断肝病的特异性检查。一般认为血清中α2、β和γ球蛋白分子量较大,带电荷较少,易与加入的试剂相结合,而发生絮浊反应,属于所谓血清蛋白质胶体不安定因子;白蛋白和α1球蛋白,因分子量小,带电荷较多,属胶体安定因子。在正常血清中,两者保持一定比例,维持血清蛋白质胶体安定性,加入试剂后,仅产生轻微的或不发生絮浊反应。凡能使不安定因子增加,或安定因子减少的情况和疾病,都可使血清絮浊反应增强。反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各种蛋白质的平衡状态,并非完全决定于任何一种蛋白质的变化。它对肝病的诊断意义,主要是反映肝脏炎症,并不完全直接代表肝细胞损伤的轻重程度,也不能作为判定肝病预后的根据。自Brahmachari在1917年用蒸馏水稀释高球蛋白血清,出现絮浊现象,即水稀释试验,用于临床以来,到目前为止,絮浊试验已有几百种。虽然其试剂、方法、絮浊物和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但多数试验的原理大致相似。其中多数试验已被淘汰,现使用的仅有十几种,最常用的是硫酸锌浊度试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碘液试验和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等。
硫酸锌浊度试验 硫酸锌浊度试验最初是用于测定血清丙种球蛋白,后用于检查肝功能。在低离子强度,pH为7.5的巴比妥缓冲液中的低浓度硫酸锌,能使血清γ球蛋白与锌离子结合,改变血清蛋白质胶体平衡,使浊度增加。其浊度与γ球蛋白量成正比,关系为: 硫酸锌浊度(Kunkel单位)×0.053+0.5=γ球蛋白g/dl血清。正常值为4~12Kunkel单位。影响测定的因素较多,如室温、试剂的pH、比浊标准物和配制方法及判定结果的间等, 因而易发生较大的误差。 在进行性肝硬变和慢活动性肝炎,阳性率最高,有的可达20u以上。急性肝浊度上升程度,不如慢性活动性肝炎明显,且反应较转氨酶为慢。大多数肝外阻塞性黄疸,硫酸锌浊度试验正常,故可用以鉴别阻塞性和肝细胞性黄疸,若阻塞性黄疸伴有肝细胞损害,浊度也可增加。凡使球蛋白增加的肝外性疾病,也可使硫酸锌浊度增加,如急性传染病急性期后或恢复期、抗链菌溶血素“O”效价高的风湿病、慢性结核病、黑热病、疟疾、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等。硫酸锌浊度过低也属不正常,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低或无γ球蛋白血症。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和麝香草酚絮状试验 将用低离子强度pH7.55或7.8巴比妥缓冲液溶解的麝香草酚,加入血清中,能使血清球蛋白溶解度和脂质分散力降低,形成γ、β球蛋白、脂质和麝香草酚复合物,产生混浊,强度以单位表示,称为麝香草酚浊度试验;放置18~24小时,观察出现絮状,其结果用“-”~“++++”表示,称为麝香草酚絮状试验。除γ球蛋白能促进絮浊反应外,由于麝香草酚的酚基与β球蛋白、β脂蛋白和脂质有亲和力,也能增加浊度。麝香草酚浊度试验正常值为6Shank-Hoa-gland u以下(0.0962N氯化钡3ml,用0.2N硫酸加至100ml,产生的浊度相当20Kunkel或Shank-Hoagl-and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正常值-~±。食入大量脂肪,麝香草酚浊度可比空腹时增加1~4u而出现假阳性,故应在空腹状态抽血检查。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受食后血脂上升的影响较小。麝香草酚浊度明显增加,见于肝硬变、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损伤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等。肝外阻塞性黄疸阳性率较低。限局性肝病为轻或中度升高。急性病毒性肝炎时,麝香草酚絮浊试验阳性反应的出现较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为迟,多在患病一周后逐渐上升,但持续时间却较长,在症状缓解后,其阳性结果仍可保持一定时间,甚至转氨酶已缓缓下降,还可短期继续上升。若麝香草酚絮浊反应持续不降者,也可能是肝细胞功能虽已恢复,而肝脏间质尤其是肝门,仍有炎症活动,或已转为慢性肝炎。麝香草酚絮浊试验可出现阳性反应的肝外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疟疾、黑热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类风湿病、多发性骨髓瘤和原发或继发性高脂血症等。此试验假阳性较多,且与转氨酶的结果常不一致,故应注意。
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 将肝实质有损伤者的血清与羊脑磷脂胆固醇混悬液相混合,放置24~4Sh,则发生絮状现象,称为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产生的机理是血清中γ球蛋白能与脑磷脂胆固醇微粒形成为复合体,使表面张力降低,增加相互间的附着性,而发生絮浊反应,其结果以“-”~“++++”表示。正常为“-”。肝实质病变多为阳性,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损伤和肝坏死等。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其阳性反应较其它絮浊试验为早,阳性率可达80%以上,且能在黄疸前期出现,病情好转时它也先于其他絮浊试验而下降; 若持续强阳性,常提示肝实质病变有进展。肝内胆道感染时,阳性率也较高。胆石症所致的阻塞性黄疸出现阳性者一般反应较弱。肝外疾病所造成的肝损伤或血浆蛋白质的变化,也可发生阳性反应,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与麝香草酚浊度和硫酸锌浊度相比较,对肝病的诊断价值虽较敏感,但所用试剂为生物制品,不够稳定,保存和制备都较其他絮浊试验试剂的条件要求较高。
碘液试验 根据Lugol碘液与血清各一滴相混合后是否出现沉淀,判断阳性或阴性。产生混浊沉淀者为阳性,其结果以“-”~“++++”表示。正常值为“-”。此试验于1950年由Mallen报告,目的是沉淀血清中异常蛋白,主要是指增加的γ球蛋白。临床应用价值与硫酸锌浊度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相类似。肝实质弥漫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变等多为阳性。本试验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但特异性较差,假阳性较多。
酚试剂絮状试验 也称Jirgl试验,Jirgl于1957年在测定各种黄疸病人的粘蛋白时,将Folin-Ciocalteu试剂加于阻塞性黄疸血清中, 发生絮状反应, 而加到其他黄疸血清时,则无此现象。絮状强度用“-”~“++++”表示。正常为“-”。目前对其机理,还不太清楚,它与血清中粘蛋白含量并无关系,可能与阻塞性黄疸时,血中出现的异常脂蛋白X有关。
不要将酚试剂絮状试验与酚浊度试验相混淆。酚浊度试验的原理和意义与麝香草酚浊度相似。血清中加入酚而生成浊度,强度用Kunkel单位表示。正常值为8~15u。其浊度强弱,除与γ、β球蛋白量有关外,也与血清中脂质含量成正比,13.1×酚浊度单位+388.1=总脂mg/dl。

☚ 血清胆红素检查   溴磺酞钠排泄试验和靛氰绿排泄试验 ☛
000153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