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玉米害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玉米害虫corn insect pests

世界记载约350余种,中国已知234种,除两种叶螨属于蛛形纲、蜱螨目的叶螨科外,余属昆虫纲7个目的45科,而经常造成较重危害的约有30余种,可概分为苗期害虫和生长期害虫。
苗期害虫 自播种萌芽至苗期,主要受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和根蛆等地下害虫为害。中国的玉米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而以40°N以北的北方春播玉米地区和位于淮河秦岭以北的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地区较为集中。这两个玉米栽培区的蛴螬常以齿爪鳃角金龟属的一些种类占优势,其中东北大黑金龟甲常为北方春播玉米栽培区的主害种类,华北大黑金龟甲主要发生于此区的南部和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栽培区,而暗黑金龟甲则常与上述两种混合发生,但一般数量较少,棕色金龟甲则为山西和陕西局部地区的主害种类。黄褐金龟甲、铜绿金龟甲、黑皱金龟甲亦广布这两个玉米栽培区,但铜绿金龟甲常以气候潮湿而多果、林的部分地区为害较重。此外,在局部地区造成为害的尚有毛黄褐金龟甲、异色金龟甲、朝鲜黄金龟甲等。
在这两个主要玉米栽培区,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混生为害。华北蝼蛄一般在沙壤土及次生盐碱地区居多,非洲蝼蛄则主要分布于低湿较粘的粘壤或下湿盐碱地带。由于自60年代以来广泛采用有机磷杀虫剂处理种子,蝼蛄为害已显著减轻。金针虫常以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宽背金针虫为主要种类。沟金针虫主要分布于东北南部以迄黄淮平原春夏玉米栽培区,并多发生于有机质较为缺乏而土质较松的粉砂壤土和粉砂粘土地带;细胸金针虫南达淮河流域,北至东北北部均有分布,但以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水浇地、低湿地的粘土地带为害较重;宽背金针虫在黄河流域以北,西达新疆,北迄黑龙江等省区均有发生,特别是沿河开放草原流域和退化淋溶黑钙土和栗钙土地带如黑龙江和新疆一带,虫口密度较高。此外,褐纹金针虫常在局部地区造成较重为害。
以小地老虎为主的地老虎类为玉米幼苗期的主要害虫。小地老虎为全国性害虫,也为世界性害虫,特别是沿海、沿河、沿湖以及低洼内涝、土壤潮湿地带或粮棉夹种地区为害玉米最重;黄地老虎在黄淮平原的为害有加重趋势; 白边地老虎主要在北方春玉米区的内蒙古、河北北部和黑龙江等的部分地区造成较重为害。
上述主要玉米栽培区,局部造成一定为害的苗期害虫尚有灰地种蝇常在一些土壤比较潮湿而施用未经腐熟粪肥的田块,为害萌动种子造成缺苗。根土蝽成虫和若虫吸食根部,致使幼苗生长延滞。玉米旋心虫幼虫蛀入茎基造成枯心,成为山西和辽宁局部地区的重要蛀苗害虫。玉米枯心夜蛾主要发生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局部地区,其幼虫亦自茎基蛀害幼苗,致心叶萎蔫而至枯死。
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和湖北西部、陕西和甘肃南部等西南山地丘陵玉米栽培地区的玉米苗期害虫,也以地下害虫为主。蛴螬以大黑金龟甲、暗黑金龟甲和铜绿金龟甲分布较广;大栗金龟甲和甘孜五月鳃金龟则为四川特有,成虫为害林木,幼虫为害多种作物地下部分。本区虽有金针虫发生,但仅局部地带为害较重。非洲蝼蛄和小地老虎是为本区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的苗期害虫。
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和台湾等南方丘陵玉米栽培地区的苗期主要害虫基本与西南各省山地丘陵地区的种类相近,但华南大蟋蟀分布较广,玉米苗期常遭为害。
甘肃西部和新疆为西北内陆玉米栽培地区。在甘肃为害玉米的蛴螬主要有华北大黑金龟甲、棕色金龟甲和黄褐金龟甲等,新疆虽有小云斑金龟甲等多种金龟,但对玉米为害不重;在甘肃的金针虫主要为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而在新疆则以农田金针虫、条纹金针虫、黯金针虫和宽背金针虫等较为普遍;黄地老虎和小地老虎虽广布于甘肃,但仍以小地老虎占居优势,而在新疆则以黄地老虎为害最烈,显纹地老虎居次,小地老虎发生很少;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在甘肃玉米区均有发生,而在新疆玉米主遭华北蝼蛄和欧洲蝼蛄为害。此外,欧洲拟地甲在新疆部分地区有时为害玉米造成缺苗。
在美国,玉米的苗期害虫,除以几种五月鳃金龟为主的蛴螬、以梳爪叩头虫和黑背梳爪叩头虫为主的金针虫和小地老虎外,玉米根叶甲和长角根叶甲的幼虫则为美国特有的重要食根害虫。玉米根草螟等几种草螟幼虫则为其常见的咬苗害虫。食害播下种子的除灰地种蝇外,玉米籽步甲常常成为食害种子的重要害虫。
非洲为世界玉米重要栽培地区之一,玉米苗期害虫主要有几种裂爪鳃金龟和玉米黑金龟甲的幼虫以及非洲蝼蛄和灰地种蝇;在东非一带几种禾谷象甲的幼虫成为间发性食根害虫;而甘蔗茎螟幼虫常蛀入幼苗造成枯心,60年代中期以后成为乌干达一带的重要玉米苗期害虫。
生长期害虫 在中国,玉米生长至成株期为害严重或局部地区造成明显为害的害虫约20种左右。可概分为蛀茎、食害雌穗、咀食叶片和吸汁4类。
玉米螟为全国性玉米蛀茎害虫,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均有分布。主要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并以亚洲玉米螟为主,欧洲玉米螟主要分布于新疆和宁夏。条螟亦为分布较广的蛀茎害虫,常和玉米螟混生,除为害玉米外,并蛀害甘蔗,尤以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和南方丘陵地区,玉米受害较重;四川东部和盆地中部的春、夏、秋玉米也常遭较重为害。局部为害较重的蛀茎害虫主要有桃蛀螟和大螟,在南方和西南山地丘陵常和玉米螟混合发生,特别是大螟的为害常较重。
在美国,玉米蛀茎害虫首推欧洲玉米螟,并一直成为美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威胁。此外,普通蛀茎夜蛾和两种玉米秆螟Diatraea grandiosella (Dyar)、D. cra-mbidoides (Grote)也可造成一定危害。
在非洲,欧洲玉米螟仅分布于北非地中海沿岸地带,成为这一带的主要蛀茎害虫。玉米蛀茎夜蛾则是撒哈拉以南直至南非广大玉米栽培区的常发性蛀茎害虫,而非洲大螟则为同一地带间发性蛀茎种类。粉红螟不仅蛀害玉米成株,并蛀食幼苗造成枯心,成为东非和印度一带的重要害虫。
为害雌穗的害虫,在中国仍以玉米螟为最重要。棉铃虫亦为中国广布的杂食性蛀食害虫,在一些栽培改制,复种面积扩大的地区,棉铃虫为害玉米有加重趋势,尤以辽南、长江流域以及新疆部分地区,雌穗常遭较重为害。白星金龟甲成虫食害花丝,为东北和黄(河) 淮(河)海(河)流域常见种类。在美国雌穗害虫也以玉米螟居首,而玉米穗虫则为美国以及美洲特有且常需防治的害虫,其习性及为害特性与棉铃虫极似。西方豆夜蛾原来为害豆类,本世纪60年代后主要为害玉米,其为害方式与玉米穗虫相似,但同一雌穗上常有几条幼虫同时为害。在非洲,雌穗害虫除玉米螟外,棉铃虫亦较普遍;在东非,螽斯和玉米穗萤叶甲成虫,常群聚穗顶,食害花丝,大发生年份,花丝被食殆尽,致籽粒稀疏而减产。
玉米食叶害虫,在中国分布广、为害重者首推粘虫和蝗虫。粘虫虽有几种,但以东方粘虫分布最广、为害最烈,除新疆、西藏外均有发生; 劳氏粘虫主要分布于南方和西南丘陵山地玉米栽培区,并常和东方粘虫混生,西南三省有些年份玉米受害稍重; 谷粘虫主要发生于欧洲,在中国只见于新疆,主害小麦、玉米,尤以小麦套种玉米田块,玉米受害常重。在中国为害玉米的蝗虫以东亚飞蝗为最烈,尤以黄淮海平原春夏播玉米遭害最重; 亚洲飞蝗的群集型主要发生于蒙新高原的低洼地带,但自60年代以后飞蝗为害已基本控制。有些年份黄胫小车蝗、亚洲小车蝗中华稻蝗、新疆西伯利亚蝗等常在局部地区造成一定为害。玉米铁甲虫成虫食害叶肉,幼虫潜叶为害,成为广西和贵州的重要玉米害虫; 此外,甜菜夜蛾在局部地区也曾造成为害。在美国的玉米食叶害虫,也多为间发猖獗种类,主要有异黑蝗和欧洲粘虫; 几种跳甲的成虫食叶成孔,造成叶片萎蔫,苗期受害尤甚。在非洲,非洲飞蝗、沙漠蝗和红蝗仍为间发猖獗的食害多种禾本科作物的灾害性害虫; 莎草夜蛾通称非洲粘虫,常于多雨而热的年份暴发,而致幼虫群集为害,在非洲虽有欧洲粘虫发生,但以为害水稻最烈,玉米等次之; 玉米野螟幼虫吐丝缀叶食害,广布于非洲中部地带。
玉米吸汁害虫主要为蚜虫和叶螨。在中国为害玉米的蚜虫虽有玉米蚜、禾谷缢管蚜、高粱蚜和麦长管蚜,但以玉米蚜为害最烈,遍及全国主要玉米栽培地区,玉米苗期即受侵害,至扬花期蚜量猛增,此后叶片、叶鞘以至雌雄穗均布蚜虫,常致叶面生霉变黑,并能传播玉米毒病,损失尤重; 为害玉米的叶螨主要为截形叶螨和朱砂叶螨,吸食汁液,猖獗时致叶片变白干枯,籽粒不满,性喜低湿,在华北、华东、西北甚至华中一些玉米栽培区,少雨年份或干旱地块常遭一定为害;大青叶蝉几遍及全国玉米栽培地区,玉米自苗期以迄成熟均受为害,刺吸茎叶汁液,并于叶背锯破中脉产卵,使玉米生长不良,苗期受害,汁液流失,在干旱地块遇有阳光暴晒,可致幼苗萎蔫; 玉米黄蓟马和禾蓟马在甘肃等一些干旱地区常造成一定为害,特别是玉米苗期受害,叶片发白失绿,重者枯萎。在美国,主要玉米地带虽有谷泥蓟马吸汁为害,但远轻于玉米蚜,玉米蚜为美国分布最广并为常发性的重要吸汁害虫,尤以杂交制种玉米遭害更重,此蚜不仅影响授粉,而且传播毒病,是双交玉米毒病传至单交玉米的重要媒介昆虫,严重影响植种和种子产量。玉米蚜亦遍及非洲,也为非洲的重要吸汁和传毒害虫; 此外,在东非和南非玉米栽培地区,玉米叶蝉发生普遍,此虫亦为条纹病毒传播媒介昆虫,猖獗时可致玉米幼株死亡。

玉米害虫

maize (/corn)pes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