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学派
北宋周敦颐创立的理学学派,因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学者称其为濂溪先生,故名。周敦颐继承及发扬了传统儒学思想,并且喜与方外交游,吸收了佛、道学说,把自然观、认识论、思想方法及伦理道德等组成一个有机的哲学整体。提出了 “无极而太极”的世界本体论的命题。他说: “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太极图说》)。“无极”为世界本体,无极生阴阳,阴阳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生成万物,万物变化无穷,均为阴阳二气与五行相互作用的结果。朱熹在注释《太极图说》时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太极生阴阳,理生气也。”“太极”体现在道德、人性上便是纯粹至善的“诚”,“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周敦颐《易通·诚上》)他认为“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 “寂然不动” 而“无为”的精神,而“纯粹至善”的本然之性,如果受到物欲的诱惑,刚柔不能适得其“中”,会产生恶。因此要用“主静”、“无欲”、“慎动”的道德修养来恢复善性,“自易其恶”。周敦颐对儒家理论在心性义理精微处的阐发,对理学的贡献极大。南宋初年,胡宏极尊敬他,朱熹为其《太极图说》、《易通》作注。理宗年间,从祀孔子庙庭,从而确立了他在宋理学领域中开山祖师的地位。该派主要人物还有程珦、傅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