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秀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秀眉?—1872清末苗民起义领袖。贵州台拱厅(今台江)翁刚寨(一说板凳寨,一说张家寨或报晓村)人,苗族,雇农出身。咸丰五年(1855年)春,在贵州台拱领导苗民起义,抗税拒官,被推为元帅。不到两年,连克黔东南大部城镇,到1858年,拥众数十万。以台拱为中心,占领数十州县,设立官职,收回屯田,把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同治七年(1868年)春,进军湘西,在会同、洪江大破清军。后转回黔东南,在黄平、羊安两创来犯湘军,消灭清军二万,击毙清提督荣维善。1859年配合太平军石达开部围攻贵阳,声势浩大。清军派席宝田入黔,采用分化诱降、残酷屠杀的两手镇压起义军。坚持领导斗争达十八年之久。1870年,清军大规模进攻,台拱失守。1872年3月,在乌鸦坡兵败被俘,于长沙就义。 张秀眉?—1872清苗族起义首领。贵州台拱厅(今台江)翁刚寨人。雇农出身。清咸丰五年(1855年)台拱用跳芦笙舞方式,秘密组织群众。不久他于台拱西部领导苗、汉等农民起义,冲入台拱城,打击清吏,声势浩大,被推为元帅。咸丰八年众至数十万,以台拱为中心,攻占数十州县,设立官职,没收清军与地主的土地。同治八年(1869年)领导苗民起义军在黄飘、羊安等地战斗中,歼灭清军两万人,击毙清提督荣维善等。同治九年(1870年)清军大举进攻义军,台拱失陷。次年起义军退至雷公山一带,继续战斗。同治十一年(1872年)战败被俘。后在长沙牺牲。 张秀眉1823—1872苗族,贵州台拱厅(今台江县)人。清咸丰、同治年间贵州苗族农民起义领袖。咸丰三年(1853)秋,因不堪清政府暴政,领导苗民在瓮安起义,被镇压。1855年在台拱领导苗、汉等族农民起义,攻占了黔东南大部城镇。设立官职,收回屯田,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深受各族人民拥护和爱戴。斗争坚持18年之久,1872年(同治十一年)被俘,慷慨就义。他领导的这次起义有力地推动了苗族地区生产的发展,对贵州苗族地区的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秀眉约1822—1872清咸丰同治(1851—1874) 年间贵州苗民起义首领。贵州台拱厅(今台江县)人。苗族。出身贫苦,曾投奔活动于川、黔边境的白莲教老教主刘义顺。咸丰五年(1855)春, 因要求按旧例纳粮,减免新增的赋税,没有得到允许,与包大度、张开格、李洪基等人,在台拱掌梅里“议榔”宣布起义,成为当时苗民起义中最有威信、最为杰出的领袖人物。在武装斗争中, 以“九元帅”和 “九王爷”之号统率全军。攻克一地后,就把屯田和地主田地分给农民;拆毁城堡,扩大耕地面积;战士在战斗之余也参加劳动生产;同时还注意开放市集,保护商人,造成“秀盾打江山,太平十八年”的盛况。同治六年(1867)后, 清廷加强了对苗民起义的镇压,经过三年苦战,在乌鸦坡决战中不幸被俘, 囚送长沙后壮烈牺牲。 张秀眉 张秀眉1823-1872Zhang Xiumei清咸丰、同治年间贵州苗民起义军首领。贵州台拱厅仰岗涨绢(今台江县南省乡板凳下寨)人。苗族。雇工出身。清初“改土归流”后,苗族农民长期处于清朝官吏、汉族地主和苗族地主的压迫下,过着惨无天日的生活。1851年(咸丰元年)金田起义消息传到苗寨,他待机起义。1853年参加榔党起义,从失败中学到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的方法,增长了才干。1855年,台拱官府擅自提高粮钱折合标准,激怒了苗民,集合数千人冲入台拱城杀了前来镇压的知州杨承照。他认为时机已到,公开领导群众在台拱厅掌梅尼议郎誓师举义。遍告各寨,千里苗疆,同时响应。起义苗民一致推举他为带头人(即为大元帅)。至1858年,起义队伍发展数十万,遍及贵州东南数十州县,军威直指贵阳,震撼清朝在贵州的统治。起义军建立自己的政权后,一方面加强根据地建设,以几百寨为门户,深沟高垒;一方面将所有屯田、苗、汉地主土地分给无地苗民,废除封建剥削。同时蓄发易制,但拒称王。苗民政权建立起强大的武装,除有一定数量的常备军外,其余全体成年农民均为后备军。平时从事生产,遇有战事由统帅部用刻木加鸡毛、火炭依次传递各寨,农民闻警立即放下锄头,拿起刀枪,投入战斗。这种亦兵亦农的政策,不仅扩大了兵源,而且解决了给养。苗民起义军还特别注意与号军(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起义队伍协同作战,互相支援,很快将起义烽火烧遍整个贵州,并撼震湘西,使得清政府不得不派出3万多湘军入黔,每年耗资200万两,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869年,领导苗民起义军在黄平东南的黄飘、都匀以南的羊安的战役中,取得两次重大胜利,击毙清提督荣维善等,使以席宝田为首的清军,长期被动挨打,不敢与起义军作战。后来席宝田对苗民起义军所占据的山寨,采取烧光杀光的残酷策略,起义军积谷焚尽,遂陷入粮尽势穷的绝境。1871年2月,号召各路起义军大会乌鸦坡,连寨数十,准备决一死战。结果,兵败被俘,被解送长沙,于1872年6月27日慷慨就义。 ☚ 捻军 杜文秀 ☛ 张秀眉?~1872清代苗族起义首领。贵州台拱厅(今台江)翁刚寨人。咸丰五年(1855年)台拱用跳芦笙舞方式,秘密组织群众。不久于台拱西部领导苗、汉等农民起义,冲入台拱城,打击清吏,声势浩大,被推为元帅。八年众至数十万,以台拱为中心,攻占数十州县,设立官职,没收清军与地主的土地。同治八年(1869年)领导苗民起义军在黄飘、羊安等地战斗中,歼灭清军两万人,击毙清提督荣维善等。九年清军大举进攻义军, 台拱失陷。次年起义军退至雷公山一带,继续战斗。十一年战败被俘。后在长沙被害。 张秀眉约1822—1872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台拱厅(今台江)仰冈寨人。苗族。家贫苦,靠当雇工为生。咸丰(1851—1861)初,遭灾荒,粮食歉收,官府限以白银抵交军粮,苗民无力交纳,至以掘祖坟取敛银充之,不交者。押入狱,愤官府横暴,于咸丰五年(1855)三月,与包大度、张开格、李鸿基、潘老冒等在台拱掌梅尼歃血盟誓,聚众起义,攻台拱厅城,打死州吏吴复,要求减免粮款,并攻击各处清军汛堡。九月,攻克丹江(今雷山)厅城。六年,占领台拱、黄平、清江(今剑河)、清平(今凯里)等厅、县。联合侗族余正纪起义军攻古州(今榕江)厅域;与都匀苗族※柳天成起义军攻都匀城。历3年,控制黔东南大部分地区。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组织起义军实行休整与生产相结合,且耕且战。将没收土司、地主、屯军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配合贵州各族农民起义军抗击清军的进剿。同治七年(1868),清廷调集贵州、湖南、四川、广西等省官兵在席宝田统帅下镇压起义军。九年,清军攻占台拱、丹江、清平。遂与杨大六、包大度等退守雷公山。十一年(1872),起义首领先后战死或被俘。四月,与杨大六在乌东与席宝田部激战,被俘,械至长沙就义。苗族人民怀念其英雄事迹,有《十八年反政》、《英雄张秀眉》等歌诗流传民间。 张秀眉?—1872清末贵州苗民起义领袖。贵州台拱厅(今台江)人。雇农出身。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率苗民在台拱起义,攻占黔东南大部城镇,设立官职,收回屯田,没收地主土地。九年,配合太平军石达开部围攻贵阳,清政府调席宝田率湘军万人反攻。他率起义军坚持斗争十七年。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战败被俘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