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的梅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的梅雨

中国的梅雨Zhongguo de meiyu

初夏产生于中国江淮地区的连阴雨。因正值梅子成熟之际,故称梅雨;又因气温低,湿度大,万物易生霉,又俗称“霉雨”。梅雨期间雨量丰沛,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降水多属连续性降水,有时有阵雨或暴雨。梅雨是夏季风在江淮地区活动的重要特征。梅雨开始(入梅)标志夏季风到达长江流域。梅雨就是夏季风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而形成的锋面雨。由于冷暖气流势均力敌,故锋面雨带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时阴时雨,细雨连绵的天气。若遇气旋频繁活动时,则可出现阵雨或暴雨等。直至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北移,使夏季风也向北推进时,锋面雨带移出淮河流域,跳入黄河流域,梅雨结束,继而进入盛夏的伏旱期。中国的梅雨主要分布于湖北省宜昌市以东,北纬26—34°之间的江淮地区。梅雨期多发生在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多年平均期为25天。实际上,由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不同,夏季风的活动年际差异大,锋面雨带到达江淮地区的早晚和停滞时间的长短变化很大,则影响中国梅雨出现的早晚和雨期的长短变动很大。根据1885—1974年上海、南京、芜湖、九江、汉口五地降水资料统计,入梅日期80%以上在6月份,尤以6月中旬最多,占31%,最早入梅期是1896年5月26日,最晚入梅期是1947年7月4日,相差40天。出梅日期62%在7月上中旬,最早出梅期是1961年6月16日,最晚出梅期是1954年8月1日,相差46天。梅雨期最长的达65天(1896年5月26日到7月30日),最短的仅只6天(1971年)。梅雨期长,降水过多,称为“丰梅”;梅雨期短,降水过少,甚至几乎无雨,称为“少梅”或“空梅”。梅雨是江淮地区重要的降水来源,正常梅雨量可占年降水量近40%。梅雨的早晚、雨期的长短、梅雨的丰欠,对江淮地区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江淮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水稻产区,适时适量的梅雨,确保了早稻灌浆、中稻插秧时需要的水量,有利于农业的丰收。昔日民间流传的“黄梅无雨半年荒”正反映出梅雨与农业的密切关系。梅雨过早,雨期过长,雨量过多,易成洪涝灾害和低温灾害,影响夏秋作物收成,如1954、1956、1969、1980、1983、1991年等。1991年江淮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主要是梅雨来的早,比往年提前二十天,来得猛,持续时间长(5—7月),形成特大暴雨所致。梅雨过晚、雨期过短、雨量过少或空梅,则易出现干旱,如1958、1960、1966、1972、1978年等。

☚ 中国的寒潮   中国的伏旱 ☛
000027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