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的水产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的水产业

中国的水产业zhongguo de shuichanye

水产业是在海洋、潮滩和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稻田等水域中进行捕捞、采集或人工养殖、栽培水生经济动、植物的事业,一般以鱼类的捕捞、养殖和加工为主,所以通常也称作渔业。我国发展水产业的水域条件相当优越,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我国海域自北而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太平洋西部海域五大海区。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大小岛屿6000多个,岛屿海岸线14000多公里,近海海域总面积47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以东太平洋西部海域),其中200米等深线以内的大陆架面积约14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沿海渔场,也是世界上最富饶的浅海渔场之一,面积约占世界优良渔场的1/4。潮间带至15米等深线的浅海潮滩面积超过2亿亩,是发展养殖业的良好场所。在我国内陆,拥有江河溪流、湖库塘堰各种水面共3亿多亩,其中可用来发展淡水渔业的近1亿亩。此外,还有数亿亩水稻田可用来发展养鱼。我国的水域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四个气候带,多样性的气候形成了不同的水域环境,适宜不同习性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的生长。有长江、黄河、珠江等数十条大小河流注入沿海海域,给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类和饵料。海域东侧是世界著名强海流——黑潮暖流流经之处。黑潮的高温高盐水团,造成海水的对流混合作用,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生长。在优越的水域条件下,形成了鱼、虾、贝、藻、棘皮动物、腔肠动物和水生哺乳类动物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水产资源。其中以鱼类资源最为丰富,仅经济鱼类就有1500多种,带鱼、大黄鱼、小黄鱼、乌贼是我国最重要的四大鱼种。但近二、三十年来,由于捕捞过度,近海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我国的淡水渔业资源有800多种,居世界首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鲤科鱼类(鲤、鲫、青、草鲢、花鲢等)占一半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尤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发展最快,到1957年,水产总量由1949年的45万吨上升到312万吨,1952~1957年平均年递增13.3%,但以后年产量长期徘徊在300万吨左右。70年代后,产量虽有回升,但由于一味酷涝滥捕,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鱼产量中幼鱼、杂鱼比重增加,质量下降。近年来,贯彻调整方针,加快了淡水养殖的发展,合理利用并严格保护,积极增殖近海资源,水产品产量连年增长。1978~1988年,水产品产量由466万吨增长到1061万吨,其中淡水产品的比重由27.7%增加到42.9%。但是,生产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我国人均水产品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水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5.46%(1988年),是农业生产中最薄弱的一个部门。
我国水产业以海洋水产为主。在海洋水产中,按生产性质分又以天然捕捞为主,1987年海洋水产的捕捞量占海洋水产总量的80%,人工养殖量只占20%。我国主要的海洋鱼场有:
❶渤海海区渔场。位于我国北部,南、西、北三面为大陆环抱,属半封闭性内海,面积7.7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底质为细沙及软泥,有利于拖网作业。有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注入。周围地区人口密集、城镇众多,沿海浮游生物、天然饵料丰富,是鱼类的天然产卵和繁殖场所。主要经济鱼类有小黄鱼、带鱼、鲐鱼、鲅鱼、鳓鱼等,还盛产毛虾、对虾、梭子蟹、海参、毛蚶、海蛰等经济无脊椎动物及藻类。境内主要渔场有辽东湾渔场、滦河口渔场、渤海湾渔场及莱州湾渔场。60年代以来,该渔场因捕捞过度及污染严重,水产资源日益衰竭,小黄鱼和带鱼已几乎不能形成渔汛。
❷黄海海区渔场。位于我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为半封闭性浅海,面积38万平方公里。水产资源种类比渤海区多,有各种鱼类300多种,是我国唯一有冷水性鱼类——大头鳕、狭鳕分布的海区。北部海域是我国的小须鲸、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的重要活动栖息场所。黄海海底平坦开阔,底质由粉沙、淤泥组成,有利于拖网作业,是我国目前现代化渔业生产基础较好的海区,拥有海洋岛、鸭绿江口、大连、烟台、威海外海、石岛、青岛、海州湾及吕泗等渔场,海水养殖也比较发达。黄海水产资源也有衰退趋势。
❸东海海区渔场。包括广东省南澳岛与台湾省鹅銮鼻连线以北及黄海以南广大海区,面积77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黄海的2倍,渤海的10倍,平均水深370米,远大于黄海、渤海,但绝大部分仍属于大陆架。沿岸有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等河流注入,饵料丰富,鱼类资源约有700多种,是我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区,捕捞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带鱼、黄花鱼产量占全国90%以上,乌贼占全国80%以上,海蛰占50%以上,小黄鱼占40%以上。该区养殖业发展也较快,养殖有蚶、牡蛎、紫菜、鳗鱼和海带等。现已建有上海、舟山、宁波、镇海、温州、马尾和厦门东渡等主要渔港。
❹南海海区渔场。位于我国南部,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12米,浅海大陆架面积小,只及东海的1/3,有800多种鱼类,以暖水性底层鱼类为主,常见的有带鱼、鲅鱼、蓝圆鲹、沙丁鱼等,还盛产金枪鱼、沙鱼等海洋性鱼类。西沙群岛海域是我国主要的远洋渔场。现已建成广州、汕头、湛江、北海等渔港。南海外海鱼类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❺台湾以东太平洋西部海域。北界大致相当于日本先岛群岛,南部以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的巴坦群岛相隔,东临太平洋。本区大陆架很窄,大陆坡较陡,绝大部分为深海盆,鱼类资源具有大洋性特点。主要经济鱼有鲣鱼、鲔鱼(金枪鱼)和鲭鱼等。
应特别提出,1985年,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组建的第一批远洋渔船队共13艘从福建马尾港出发,开赴西非海域从事捕鱼生产,揭开我国远洋渔业史的序幕。目前该公司已拥有一支由50多艘生产船和5艘冷藏运输船组成的远洋船队,分布在西非、北美、南美和西南太平洋等广大海域,年捕鱼能力可达10万多吨。我国已开始进入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世界远洋渔业国家的行列,海洋水产品产量由10年前的350多万吨,增至目前660多万吨,一跃成为世界五大海洋渔业国家之一。
淡水水产业是我国水产业中的“短腿”。淡水水产品构成以养殖为主,养殖产量占淡水品总产量的85%左右。根据自然条件、水产资源和渔业生产现状,可分为五个淡水水产区:
❶长江、淮河流域水产区。全区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河湖塘库密集,水系发达,水面面积约占全国一半左右,发展渔业条件优越。本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淡水鱼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主要鱼产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鳜等。特产有长江的四大名鱼——中华鲟、 鲥鱼、 长吻、 白鲟, 以及松江的鲈鱼、 太湖的银鱼、阳澄湖的大螃蟹等。
❷珠江流域淡水水产区。是我国生长期最长、以养殖为主的地区,全区水系发达,鱼塘集中连片,塘内养鱼,埂上种桑或蔗,形成 “桑基渔塘”、“蔗基渔塘”等良好的农业经济生态系统。主要经济鱼类大体上与长江、淮河地区相同。
❸黄河、海河流域淡水水产区。主要水面有白洋淀、南北大港、微山湖、文安洼、东平湖等。水产资源不及上述两区,除一般经济鱼类外,特产有黄河鲤鱼、白洋淀鳜鱼以及文安洼和白洋淀的大螃蟹等。
❹黑龙江、辽河流域淡水水产区。本区鱼类生长期较短,鱼类组成以冷水性和温水性为主。特产品种有黑龙江的鳇鱼、大马哈鱼,图们江的滩头雅罗鱼,松花江、嫩江的白鲑,兴凯湖的鲌鱼等。
❺新疆、青海、西藏内陆水产区。多数湖泊以咸水湖为主,大型水面有青海湖、博斯腾湖等,主要鱼类有鳇、鲤、花马鱼、狗鱼等,以鳇鱼为主。

☚ 中国的畜牧业   中国四大农业区 ☛
中国的水产业

中国的水产业Zhongguo de shuichanye

水域是水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水生动、植物生活、繁衍的场所。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相当优越,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首先我国有广阔的海洋和陆地水域。前者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边缘海以及太平洋西部海域。总面积达47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200米等深线以内的大陆架渔场面积约有150万平方公里(合22亿亩),多于全国耕地面积,为世界优良渔场的1/4,是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最重要的渔场,也是世界上最富饶的浅海渔场之一。此外,我国还有潮间带至15米等深线的浅海滩涂面积2亿亩,对发展海洋养殖业十分有利。我国陆地水域主要有江河溪流、湖库塘堰,总水面约3亿亩以上,其中可用来发展淡水渔业的近1亿亩。用来发展养鱼的水稻田数亿亩。1986年稻田养殖面积有1 000万亩。第二我国水况差异大,富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特点的水体环境,为不同习性的鱼类和其它水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第三,我国海水、陆地水水质肥美。这是由于数十条大小江河注入近海,给海洋生物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营养盐类和有机质饵料,从而增加了海水的肥力、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衍生长。特别是我国海域东侧的世界强海流——黑潮暖流,它以高温高盐特性,影响着中国海域的环境。我国渤海、黄海、东海被江水冲淡的沿岸水流,在黑潮的作用下,自北而南缓慢流动,部分水域还有上升现象,海水的对流混合作用,使整个水层的水盐结构均匀,使下层水得到饱和的含氧量,使上层水从底质中获得丰富的营养盐。在陆地,绝大部分水域临近农耕区或牧区,每年都有大量的肥料和有机质流入水中,使水质变肥,饵料增多,有利于鱼类生长。第四,我国水产资源种类繁多。除了类型多样、数量巨大的鱼、虾、贝类和棘皮动物、腔肠动物、水生哺乳动物外,还有丰富多采的水生植物资源。据统计,在我国海洋鱼类中,经济鱼类就有1 500多种,其中又以暖水性底层鱼类,如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最为重要。其它鱼类还有鳕鱼、鳓鱼、鲐鱼、蓝圆鲹、小沙丁鱼等。近二三十年来,由于捕捞过度,近海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一些传统经济鱼类,如“四大家鱼”等严重衰退,而一些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的品种资源增多。如70年代末,绿鳍马面鲀大量增加;80年代后,远东拟沙丁鱼,又开始旺发,年捕量已上升到10万吨左右。我国近海鱼多属区域性种群,这是因为我国海域大多属陆缘海。这里生活的鱼种与大洋性洄游鱼类迥然不同,它属于小宗、分散品种。我国近海还是鱼类优良的产卵场所。如果捕捞强度适当,增殖措施得力,会使资源增殖;但是如果捕获量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量,尤其是大量捕获产卵群体,则会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我国淡水鱼资源大约有800种,居世界首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鲤科鱼类,如鲤、青、草、鳙、鲢等占一半以上。我国水产业的发展,曾经历几个阶段:从1952—1957年为发展迅速期,1949年我国水产量仅为45万吨,至1957年,迅速增为312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3.3%。1957年以后,我国水产业处于徘徊状态,年产量大致在300万吨上下。70年代产量虽有上升,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鱼产量中幼鱼、杂鱼增多。近年来,贯彻调整方针,加快了淡水养殖的发展,合理利用并严格保护、积极增殖近海资源,水产品产量连年增长。1985年水产品产量达到700万吨,1986年达824万吨,1988年首次突破1 000万吨。我国已步入世界前几名渔业大国行列;海、淡水养殖产量,首次超过了捕捞,已占总产量的50%以上。年均递增速度分别达10%和18%;远洋渔业从无到有,目前已具备年生产经营10万吨水产品的能力;水产品年加工量200万吨,是1978年的3倍多。

☚ 中国的畜牧业   海洋捕捞业 ☛
000029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