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的水产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的水产业 中国的水产业zhongguo de shuichanye水产业是在海洋、潮滩和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稻田等水域中进行捕捞、采集或人工养殖、栽培水生经济动、植物的事业,一般以鱼类的捕捞、养殖和加工为主,所以通常也称作渔业。我国发展水产业的水域条件相当优越,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我国海域自北而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太平洋西部海域五大海区。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大小岛屿6000多个,岛屿海岸线14000多公里,近海海域总面积47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以东太平洋西部海域),其中200米等深线以内的大陆架面积约14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沿海渔场,也是世界上最富饶的浅海渔场之一,面积约占世界优良渔场的1/4。潮间带至15米等深线的浅海潮滩面积超过2亿亩,是发展养殖业的良好场所。在我国内陆,拥有江河溪流、湖库塘堰各种水面共3亿多亩,其中可用来发展淡水渔业的近1亿亩。此外,还有数亿亩水稻田可用来发展养鱼。我国的水域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四个气候带,多样性的气候形成了不同的水域环境,适宜不同习性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的生长。有长江、黄河、珠江等数十条大小河流注入沿海海域,给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类和饵料。海域东侧是世界著名强海流——黑潮暖流流经之处。黑潮的高温高盐水团,造成海水的对流混合作用,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生长。在优越的水域条件下,形成了鱼、虾、贝、藻、棘皮动物、腔肠动物和水生哺乳类动物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水产资源。其中以鱼类资源最为丰富,仅经济鱼类就有1500多种,带鱼、大黄鱼、小黄鱼、乌贼是我国最重要的四大鱼种。但近二、三十年来,由于捕捞过度,近海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我国的淡水渔业资源有800多种,居世界首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鲤科鱼类(鲤、鲫、青、草鲢、花鲢等)占一半以上。 ☚ 中国的畜牧业 中国四大农业区 ☛ 中国的水产业 中国的水产业Zhongguo de shuichanye水域是水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水生动、植物生活、繁衍的场所。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相当优越,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首先我国有广阔的海洋和陆地水域。前者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边缘海以及太平洋西部海域。总面积达47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200米等深线以内的大陆架渔场面积约有150万平方公里(合22亿亩),多于全国耕地面积,为世界优良渔场的1/4,是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最重要的渔场,也是世界上最富饶的浅海渔场之一。此外,我国还有潮间带至15米等深线的浅海滩涂面积2亿亩,对发展海洋养殖业十分有利。我国陆地水域主要有江河溪流、湖库塘堰,总水面约3亿亩以上,其中可用来发展淡水渔业的近1亿亩。用来发展养鱼的水稻田数亿亩。1986年稻田养殖面积有1 000万亩。第二我国水况差异大,富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特点的水体环境,为不同习性的鱼类和其它水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第三,我国海水、陆地水水质肥美。这是由于数十条大小江河注入近海,给海洋生物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营养盐类和有机质饵料,从而增加了海水的肥力、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衍生长。特别是我国海域东侧的世界强海流——黑潮暖流,它以高温高盐特性,影响着中国海域的环境。我国渤海、黄海、东海被江水冲淡的沿岸水流,在黑潮的作用下,自北而南缓慢流动,部分水域还有上升现象,海水的对流混合作用,使整个水层的水盐结构均匀,使下层水得到饱和的含氧量,使上层水从底质中获得丰富的营养盐。在陆地,绝大部分水域临近农耕区或牧区,每年都有大量的肥料和有机质流入水中,使水质变肥,饵料增多,有利于鱼类生长。第四,我国水产资源种类繁多。除了类型多样、数量巨大的鱼、虾、贝类和棘皮动物、腔肠动物、水生哺乳动物外,还有丰富多采的水生植物资源。据统计,在我国海洋鱼类中,经济鱼类就有1 500多种,其中又以暖水性底层鱼类,如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最为重要。其它鱼类还有鳕鱼、鳓鱼、鲐鱼、蓝圆鲹、小沙丁鱼等。近二三十年来,由于捕捞过度,近海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一些传统经济鱼类,如“四大家鱼”等严重衰退,而一些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的品种资源增多。如70年代末,绿鳍马面鲀大量增加;80年代后,远东拟沙丁鱼,又开始旺发,年捕量已上升到10万吨左右。我国近海鱼多属区域性种群,这是因为我国海域大多属陆缘海。这里生活的鱼种与大洋性洄游鱼类迥然不同,它属于小宗、分散品种。我国近海还是鱼类优良的产卵场所。如果捕捞强度适当,增殖措施得力,会使资源增殖;但是如果捕获量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量,尤其是大量捕获产卵群体,则会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我国淡水鱼资源大约有800种,居世界首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鲤科鱼类,如鲤、青、草、鳙、鲢等占一半以上。我国水产业的发展,曾经历几个阶段:从1952—1957年为发展迅速期,1949年我国水产量仅为45万吨,至1957年,迅速增为312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3.3%。1957年以后,我国水产业处于徘徊状态,年产量大致在300万吨上下。70年代产量虽有上升,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鱼产量中幼鱼、杂鱼增多。近年来,贯彻调整方针,加快了淡水养殖的发展,合理利用并严格保护、积极增殖近海资源,水产品产量连年增长。1985年水产品产量达到700万吨,1986年达824万吨,1988年首次突破1 000万吨。我国已步入世界前几名渔业大国行列;海、淡水养殖产量,首次超过了捕捞,已占总产量的50%以上。年均递增速度分别达10%和18%;远洋渔业从无到有,目前已具备年生产经营10万吨水产品的能力;水产品年加工量200万吨,是1978年的3倍多。 ☚ 中国的畜牧业 海洋捕捞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