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棉花zhongguo de mianhua
中国是世界主要产棉国之一,棉花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喜温、好光、生长期长。一般从出苗到吐絮的145~150天里,要求有足够的阳光,并且不受霜冻,生育期要求≥10℃的积温达到3000℃以上。需水量中等,450~650毫米即可。棉花有庞大的根系,要求土壤深厚、疏松,最宜生长在酸碱度中性或偏碱性的中壤、轻壤和沙壤土。按照生态条件和栽培历史,可分为五大棉区:
❶黄河流域棉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产区包括河北 (除长城以北)、山东、河南 (除南阳、信阳两地区)、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甘肃陇南及江苏、安徽两省的淮北部分、京津两市郊区。本区是全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植棉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一半左右。其中山东省1988年总产量达113万多吨,占全国27.4%,是我国出产棉花最多的省份。这里水热条件适中,日照充分,土壤多为深厚疏松的冲积土,地势平坦,发展棉花生产的自然条件好、潜力大。不足之处是: 雨量偏少,分配不均,不少植棉区土壤多盐碱涝洼地,影响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本区人多、粮食偏紧,粮棉矛盾时有发生,影响棉田集中布局。大力改土治水,合理调整棉田布局,巩固发展集中产区,压缩低质分散产区,实行合理轮作是本区发展棉花生产的重要措施。
❷长江流域棉区。本区历年植棉面积约占全国2/5,产量接近一半,植棉历史悠久,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也高,是全国棉花单产最高、最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这里生长季长、热量丰富,大多数地方实行粮棉套种,一年两熟,粮棉矛盾较少,棉田分布较集中,棉农技术水平较高。但7月伏旱,秋季连绵阴雨对棉花生长不利。今后应抓好棉田建设,克服和减轻洪涝、干旱、阴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用地养地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棉花的生产水平。
❸西北内陆棉区。包括六盘山以西的河西走廊和新疆棉区。这里是全国光照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热量资源一般能满足中早熟陆地棉和早中熟海岛棉(长绒棉)生长的需要,但降水稀少。因而只要在有水灌溉的地区,棉田都能做到高产、稳产和优质,是我国优质棉重要生产基地。目前本区棉田比重不大,但有较多可垦荒地,潜力很大。
❹辽河流域棉区。包括长城以北的辽河流域、大凌河两岸和辽东半岛。本区热量资源不足,生长季短,棉花易遭低温冷害的影响,一般只能种植早熟和特早熟的陆地棉,棉花产量低、质量差。因此今后应稳定和适当减少棉田面积,选用抗寒、早熟品种。
❺华南棉区。包括云南、贵州南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棉区。这里植棉历史悠久,热量资源丰富,但高温、过湿、病虫害多,棉田少而分散,不利棉花生长和发育。本区又是许多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产区,所以不宜扩大棉田,可适当发展一部分木棉。
根据自然生态条件、棉花生产现状和国民经济需要,将有计划地重点建设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江汉平原、冀鲁豫平原和黄淮平原及南疆五大片棉花生产基地,使之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