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的江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的江河

中国的江河zhongguo de jianghe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 一。它们纵横交错,源远流长,在灌溉、航运、发电、城市供水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据初步统计,我国大小河流总长度约42万公里,其中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河流有22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大约有5万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580多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有79条。根据河川径流的循环形式,河流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注入海洋的外流河,一部分为流入封闭的湖泊或消失于沙漠、盐沼的内流河。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雨量线一致,自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延伸,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最后抵西南国境线。此线的东南除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部,松嫩平原的乌裕尔河流域,雅鲁藏布江南侧的羊卓雍错等地区外,均属外流区。此线的西北只有额尔齐斯河流域属外流区,余者均为内流区。我国外流区面积广大,约61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 内流区约3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6%。我国外流河的发源地基本上有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地区 (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河川的发源地),大兴安岭、晋冀山地、豫西北及云贵高原等地 (黑龙江、辽河、滦河、海河、淮河、珠江等的发源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和东南沿海山地(图们江、鸭绿江、沂河、沭河、钱塘江、瓯江、闽江、九龙江、韩江等的发源地)。各大河流沿着三个大坡面分别流向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流域面积最大,达544.4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流域面积的56.71%,占外流区总面积的88.9%。我国流入印度洋的河流不多,而且下游均在国外,流域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6.5%,占外流流域的10.3%。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流域面积更小,只占全国总面积的0.5%,占外流流域面积的0.8%,分布在我国的西北角,与前两者不相连接。我国内流河流域是欧亚大陆内陆流域的一部分,因深处内陆,面积虽然不小,但由于降水稀少,地面径流十分有限,河流多靠冰雪融水补给,因而内流河稀少而且短小,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以及河西走廊的疏勒河、黑河、石羊河等。由于受降水和地形因素的制约,我国河流水系的分布极不均匀。东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水系发育。西北地区和藏北高原内流河流域,因雨雪稀少,河网密度很小,水系极不发达。我国河川径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有降水和冰雪融水两种。东部季风区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与本地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表现为夏季丰水而冬季枯水。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河川径流补给形式以冰雪补给为主,径流的年内与年际变化与气温的变化相吻合。我国各河流的含沙量、流沙量一般都很大,由于各河流域内径流补给条件、地表组分、地形的隆起和切割程度、土壤性状、植被覆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的差异,河流含沙量与输沙量的地区分布极不相同。总的趋势是雨水补给比冰川融雪补给的河流含沙量大,降雨相对集中的北方比降水相对均匀的南方的河流含沙量大,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比植被覆盖较好的地区的河流含沙量大。黄土高原是我国河川径流含沙量最大的地区。我国的主要河流见下表

我国的主要河流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0个省、市、自治区,于上海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亚马孙河及尼罗河,是世界第三长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5,其中水网湖泊约2万平方公里。长江年均入海径流量约9793亿立方米,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7.7%,拥有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38.2%。长江自河源至宜昌为上游,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沱沱河由西往东流,长约375公里,与当曲在囊极巴陇会合后,称通天河,直至玉树的巴塘河口,全长1188公里。通天河发育在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的断裂带中,奔流在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之上,谷浅滩宽,水流缓慢,河谷两岸广布草滩和湖泊沼泽。通天河由玉树巴塘河口南流,直至宜宾岷江河口,称金沙江,全长2300公里。金沙江段河流奔腾在横断山区,谷深山高,坡陡浪急,江水翻腾咆哮。至云南石鼓附近的虎跳峡,两岸雪峰峭立,江水湍急汹涌,峡谷深达3000米,落差为220米,江面最窄处不到30米。由宜宾至宜昌,全长约1000公里,习惯上称为川江。在奉节以上,川江穿行于四川盆地的紫红色砂页岩丘陵地区,滩广江宽,纳入支流众多,水量大增。过四川盆地,切断巫山,形成从白帝城到南津关长达204公里的著名长江三峡。上游段,由于地形复杂,地势落差大,河谷深切地面,受构造控制,江面时宽时窄,比降时大时小,流速也时快时慢。上游虽不利于航运,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自宜昌开始,长江进入中游地段,至江西湖口,全长约920公里。中游所经地区地势低平,因而江面宽阔,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开始淤积。特别是从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之间的荆江段,全长423公里,河床尤其弯曲,平均弯曲系数为2.3,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中游河段汇集的支流较多,主要有汉水,洞庭湖水系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以及鄱阳湖水系的赣江、抚河、信江、修水等,集水面积几乎占整个长江流域的2/5,长江水量在此更为大增。中游沿江两岸湖泊众多,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其中著名的湖泊有洞庭湖和鄱阳湖。湖泊有调节长江水位的作用,但湖盆低洼,排水不畅,多雨年份则易受洪涝威胁。自湖口到入海口,全长约850公里,为长江下游。这里地势更趋低平,湖泊众多,江阔水深,流速更为缓慢。下游接纳的支流主要有青弋江、水阳江、秦淮河、滁河、黄浦江等。自镇江以下,进入三角洲地区,两岸水网如织,湖泊棋布,是我国美丽富饶的水乡泽国。江阴以下,江面明显加宽,宽度在15公里以上,入海口处宽达80公里。潮汐作用可影响到安徽的大通一带。整个长江沿途接纳大小支流约700余条,构成了庞大的长江水系。长江水系的基本水文特征是流量大,汛期长,径流以雨水补给为主,约占年径流总量的70~80%,径流年内分配是冬枯夏丰,5~10月汛期径流约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0~80%左右,多年径流变化不大,河流含沙量较小。建国后四十年来,长江流域整修加固了从枝城到上海的沿江防洪大堤3100多公里;兴建了一大批分洪蓄洪工程,主要有荆水分洪工程、汉水分洪工程以及洞庭湖、洪湖、鄱阳湖、华阳河等蓄洪工程,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分洪、蓄洪量达500亿立方米;兴建了丹江口等4000多座大中小型水库,2万多座水电站,大大提高了长江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4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8%。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历史上文化灿烂、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富庶地带。黄河河道分上、中、下三段,自河源至托克托县城(河口镇)为上游,全长3472公里。其中龙羊峡以上为河源段,它流经海拔3000~4000米的青藏高原,两岸多湖泊草滩,水流清澈,水量大而稳定。龙羊峡至青铜峡为峡谷段,黄河在此迅速由一级阶梯流入二级阶梯,河流下切较深,因而多峡谷分布,大小峡谷有19个,其中著名的有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桑园峡、红山峡、黑山峡、青铜峡等。峡谷比降大,水流急,水力资源极为丰富。青铜峡至河口镇为冲积平原段,河流流经荒漠和荒漠草原区,是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等的主要灌溉水源,再加上这里气候干燥,河水蒸发量大,水量比上游段有明显的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全长1122公里。根据河道特征,中游又可分为三部分:从河口镇至龙门,黄河穿切晋陕峡谷,长718公里,落差达611米,河窄浪急,著名的壶口大瀑布河面宽仅30~50米,急流从10~20米的高处下跌,形成了“咆哮万里触龙门”的壮观景象。出龙门至潼关,黄河流经汾渭地区,河面豁然开阔,由于有汾河、洛河、泾河、渭河等众多支流的汇入,水量急剧增加。自潼关至孟津,黄河自西往东穿越晋豫峡谷,著名的三门峡即分布于此。孟津至入海口为黄河下游,全长870公里,流经坦荡的华北平原,河宽水缓,河流所挟泥沙大量沉积,致使河床加高,河堤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除孟津至桃花峪段先后接纳伊洛河、沁河等支流外,下游段再无其他支流汇入。黄河属雨水补给型河流。由于它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以及半湿润地区,水量并不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仅626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6.7%。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夏秋两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0~80%,冬春各只占10%左右。黄河水量主要来源于上游和中游,两者集水量占全流域径流量的90%,其中兰州以上汇集了黄河水总量的60%。下游支流补给少,水源不足,再加引黄灌溉、蒸发量大等原因,径流量逐渐减少。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弱,再加上这里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以及受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特别严重。据河南陕县实测资料,黄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36.9公斤/立方米,相当于长江含沙量的32.4倍。黄河最大断面含沙量为590公斤/立方米,相当于长江最大断面含沙量的56.2倍。年输沙量为15.7亿吨,相当于长江的3.1倍,年输沙量占全国各河输沙总量的40%以上,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河段,60%以上来自龙门上游的晋陕间河段。在气温正常年份,黄河是我国最南的一条冬季结冰大河。在内蒙古河套及山东省境内河段,春季常因大量流冰受阻,时有凌汛发生。黄河航运条件差,但水力资源相当丰富,拥有可开发水力资源约2800万千瓦,特别是在青铜峡以上,水量丰富,峡谷与宽谷相间分布,是开发水力资源的理想地段。黄河在历史上是一条有名的 “害河”,流域内水旱灾害十分频繁。在1949年前的2000多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较大的改道26次,使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的损失。1949年后,经过大力治理,黄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上游地段,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积极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植树种草,修筑梯田与水库。据统计,共修成梯田、条田、坝地267万多公顷,种草植树253万多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大大减少了黄河的泥沙来源。在下游河段,加固了堤防1800多公里,兴建了东平湖、北金堤、齐河和垦利等四个分洪工程,防止了黄河的泛滥。在黄河干流实现以发电、蓄洪、灌溉为综合目标的梯级开发,已建成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三盛公、天桥、三门峡等水利枢纽工程。黄河最大的开发工程龙羊峡水电站也正在加紧建设。
珠江是我国华南最大的河流,其中西江长2210公里,流域面积在我国境内为44.25万平方公里 (越南境内1万多平方公里)。珠江支流众多,水系稠密,主要有西江、北江和东江三大支流水系,其中西江最长,水量最大,是珠江的正源。西江主源南盘江,发源于云南沾益县马雄山,流至册亨东会北盘江后称红水河,向东南流至广西石龙与柳江会合后称黔江,到桂平与郁江会合后称浔江,至梧州会桂江后始称西江,然后东流至三水,进入三角洲,于广东省磨刀门入海,流域面积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西江在石龙以上为上游,上游河谷深切,滩多水急,著名的黄果树瀑布便位于其支流打帮河上。自石龙至梧州为中游,这里峡谷与坝地相间分布,有黄茅、大藤和白马等峡。梧州以下为下游。北江上源有浈水和武水,分别发源于江西、湖南与广东之间的大庾岭南,二水至韶关附近会合后称北江。北江上游流经山区,韶关以下穿越飞来峡、盲仔峡等,自清远以下流入平原地区,在三水附近入三角洲地带,全长582公里。东江上源称寻乌水和九曲河,发源于江西安远和寻乌两县南岭山地,自龙川以下始称东江。东江上游河窄水浅,至惠阳进入平原后,河床不甚稳定,河中多沙洲分布。东江全长503公里。珠江三河实际上是三条独立的水系,在三角洲汇集,其间并没有真正的合流,而是通过众多的分汊河道互相沟通,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港汊纷杂的网状水系。三角洲上主要水道有34条,入海口门有8个。珠江是一条典型的雨水补给型河流。由于它流经我国亚热带和热带的湿润地区,降水十分丰富,因而河川径流量特别丰盈,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107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高达3492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13%,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流域内因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径流量在年内分别有4~6月和8~9月两个洪峰期,全年汛期在半年以上。珠江河川径流的多年变化不大,变差系数在0.2左右。珠江泥沙含量特别小,是我国泥沙含量最低的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在0.126~0.344公斤/立方米之间,年平均输沙量为8336万吨。珠江干支流因主要流经丘陵山区,多峡谷、急流与瀑布,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达3348.37万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5.2%,其中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为2485万千瓦。珠江通航里程长达1.2万公里,居全国第二位。珠江流域内人口稠密,耕地很多,矿产及生物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湖泊 ☛
000009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