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的水资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的水资源

中国的水资源zhongguo de shuiziyuan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按存在形式,我国的水资源可分为地表径流、地下水及冰川三种。地表径流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标志。我国地表径流的多年平均总量为26380亿立方米,占世界年径流总量的5.64%,仅次于巴西(5.19万亿立方米)、苏联(4.71万亿立方米)、加拿大(3.21万亿立方米)、美国 (2.91万亿立方米)、印度尼西亚(2.8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7718亿立方米。扣除重复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总量合计约2.7万亿立方米。但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如果按人口平均或耕地每亩平均计算,则我国水资源的相对量是世界上最少的国家之一。我国河川径流总量每人每年不到27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径流量(10800立方米)的24.7%;每亩耕地平均拥有径流量为1752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数(2353立方米)的74.5%(基本情况见下表)。我国的径流深也只有276毫米,只高于非洲与南极洲,而低于亚洲、欧洲、南北美洲以及大洋洲的大多数国家。

世界各国年径流、人均、亩均水量比较表


我国水资源的总补给是大气降水。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河川径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以及地区分布不平衡。我国大部分河流的年际径流量变化很大,丰水年与枯水年水量相差悬殊。长江以南地区,河川径流的多年相对变率大约在20%左右,而长江以北地区,一般均在30%以上,其中华北地区可达40~60%。从年内分配看,河流汛期水量一般都占有全年径流量的60%以上,松花江、黄河、淮河、长江、西江和澜沧江等主要河流在75%以上; 而冬季则雨雪稀少,进入枯水期,河川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总量的10%左右。河川径流这种极为明显的年际变化以及年内分配的高度集中,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水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在地区分布上,径流量基本上与降水分布相一致。平均年径流深200毫米等值线大体与800毫米降水线相同 (相当于秦岭——淮河分界线),50毫米等深线大体与400毫米降水线相近似。径流量在地域上呈现出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内陆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分布规律。依照各地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多少,我国可基本上划分为五个径流类型区:
❶多雨——丰水类型区,大致包括我国东南大部、华南沿海、云南西部、西藏东南部及台湾中部地区,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年径流深大于1000毫米。
❷湿润——多水类型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年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径流深为300~1000毫米。
❸半湿润——过渡类型区,指黄淮海平原、陕西、山西及东北地区大部、川西北及藏东地区,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年径流深为50~300毫米。
❹半干旱——少水类型区,包括东北西部、内蒙古、宁夏、甘肃及新疆的西部与北部,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年径流深仅10~50毫米。
❺干旱——缺水类型区,包括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等三大盆地,内蒙古西部以及甘肃北部的沙漠地带,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径流深不足10毫米。我国水资源的这种地区分布格局基本上与我国人口和经济的地区差异相吻合,东部多,西部少,但是在东部地区并不平衡,南方雨水充足而有余,北方 (除东北地区外) 则普遍水资源紧缺,无法满足人们生产与生活发展的需要。实行南水北调,是缓和我国北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急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解决京、津等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我国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的蕴藏量为6.7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为3.78亿千瓦,每年可发电1.92万亿度,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受河川径流量及地形地势的影响,水能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西南地区由于河川径流量丰富,地势落差亦大,是水能资源的主要蕴藏区,约占全国水能总数的70%,其中西藏和四川分别占到全国水能资源的29.7%和22.2%;西北地区次之,水能蕴藏量约占全国的12.5%;华北地区及东北地区则是水能资源最少的地区,各自只占1.8%。我国水能资源虽然蕴藏量占世界首位,但水能资源的利用程度却相当低,利用率(按发电量计)仅有3.1%,低于其他国家很多。我国水能资源利用率低是与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密切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组织全国人民兴修了大量的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为灌溉、发电、供水、航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经过四十年的努力,全国整治江河湖泊、整修和新修各类堤防、圩垸与海塘20.4万公里,兴修水库8.3万座。比较著名的水库和水利枢纽有石漫滩水库、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官厅水库、密云水库、新安江水库、潘家口水库、刘家峡水库、三门峡水利枢纽、青铜峡水利枢纽、江都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利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等。但是,在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需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不少地区水资源特别紧缺,从而极为严重地影响着国民经济建设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4486.7万公顷灌溉农田中尚有733.3万公顷水资源得不到保证,特别是干旱年份连基本的灌溉要求都无法满足。我国工业和城市用水每天约缺1240多万吨,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40个,一般缺水的148个。而且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会更为尖锐。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全国总用水量将增至7300亿立方米,而平水年可供水量为6890亿立方米,中等旱年供水量为6500亿立方米,缺水量分别为410亿立方米和800亿立方米。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浪费十分严重。我国多数灌区有效利用系数不到0.4,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35%。我国城市、工业用水的重复率也较低。总的来看,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平均利用率只有18%。同时,我国水资源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各主要的江、河、湖、库等地表水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极为严重的河流有17条,如松花江干流、辽河中下游、海河滦河流域的河系、黄河兰州段、淮河中游以及苏南运河等。地下水资源也普遍受到污染,特别是城市地区的地下水质均已明显恶化。据对全国44个城市的调查,地下水受污染的有41个,约占93%,其中如北京、天津、上海、沈阳、西安等大城市地下水污染最为严重。水资源是一种可更新的再生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则可以促进水资源整体效益的不断提高。针对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种种问题,今后必须做到:第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适度开发,使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要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努力提高水资源的整体效益;第三,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防止对水资源的肆意浪费,采取坚决措施,保护森林、草原,维护水资源的平衡,保护水资源的质量,防止对水资源的污染。
☚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中国的海洋资源 ☛
中国的水资源

中国的水资源Zhongguo de shuiziyuan

主要来源于降水。全国多年平均降水深度640毫米,少于全球陆地平均年降水深800毫米及亚洲陆地平均年降水深740毫米。全国年降水总量约为6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陆地年降水量119万亿立方米的5%。这些降水中约56%被植物蒸腾以及土壤和地表水体蒸发所消耗,约44%形成径流。全国多年平均河川径流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河川年径流总量的5.6%。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量约8 250亿立方米,扣除重复水量,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亿立方米,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居世界第6位。但按人均计算,人均占有水量2 7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居世界第84位。可见我国水资源并不富裕。从空间分布上看,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地表径流分布的趋势与降水量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南方多水,北方少水;近海多于内陆,山地多于平原。东部和西南部外流区域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3.76%,而年径流总量却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95.45%;西北内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36.24%,年径流量却只占全国的4.55%。在外流区域中,全国年径流量的83.46%又集中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长江以北,包括黄、淮、海流域和山东、东北各河流域以及内蒙古、西北和青藏的内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二,但径流量仅占全国的六分之一。除东北地区缺水不太严重外,整个北方和西北地区,雨水既少,径流也不多,水资源普遍显得不足。国际上把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的地区称为少雨区,少于250毫米的地区称为无灌溉区或无农业区。我国降水量少于500毫米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干旱区,即无灌溉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0.8%,也就是说,我国差不多有一半国土属于缺水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从时间分配上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我国河流大部分地处季风区内,河川径流季节分配很不均,洪枯流量相差很大,汛期洪水暴涨,容易泛滥成灾,枯水季节水源又不足,往往形成旱灾;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十分显著,很容易产生旱涝年份交替出现,或连续旱年和连续涝年的情况。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和时间分配上的这种不平衡性,使得很多地方出现了水源短缺的现象。滥砍乱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局部地区过度发展工业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水污染,更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重。因此,必须制定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综合性措施;把水利建设纳入国土整治的全局,以调节水资源在时空上的不平衡;进一步研究认识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规律,最大程度地发挥我国水资源灌溉、发电、航运、水产养殖、发展工业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作用。

☚ 墨脱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水能资源 ☛
000028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