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工农速成中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工农速成中学

工农速成中学gōngnóng sùchéng zhōngxué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培养工农出身的干部和技术人员而设立的学校。采用短期速成的方法,补习文化知识,并使之升入高等学校,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

相关链接


工农速成中学1950年开始创办,1955年停止招生,1958年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全部毕业。工农速成中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短时间内培养大批干部作出了贡献。
☚ 工农联盟   工青妇 ☛
工农速成中学

工农速成中学gongnong sucheng zhongxue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设立的主要对工农干部和产业工人施以中等程度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中等学校。其任务是对部分工农干部、产业工人和军人实施中等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使他们毕业后能够升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为把他们培养成建设新中国的骨干力量打下基础。工农速成中学不是一般干部的文化补习学校,它的招生有明确的规定,招生对象分为三部分人:
❶工农干部;
❷各行各业(包括工业、农业、机关团体、部队、民主党派、教育等)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❸产业工人。年龄规定在18~35岁。必须是思想进步、身体健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学制为3年(必要时延长为4年),学完普通初、高中6年的极大部分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自然、化学、物理、地理、历史、政治、制图、体育、音乐等。
工农速成中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设立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学校,属于中等教育阶段,具有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双重性,其学生来源和培养目标都具有特殊性,是当时中等教育的重点。工农速成中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它的创办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建设骨干和技术人才,特别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同时又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农干部。但在过去长期的战争环境中,工农干部和工人很少受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尽快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就成为当时的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于是,在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创办工农速成中学并草拟了实施方案。到1950年底,全国共创办工农速成中学24所,招收学生4400余名,1952年发展到有学校51所,招收学生11 600余名。第二阶段,从1952年起,全国部分工农速成中学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附设于高等学校,实际成为高等学校的预备学校。为此,修改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在总结过去三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作了适当改进,《人民日报》还发表社论《必须重视和改进工农速成中学》。从此,工农速成中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到1955年,举办工农速成中学的目的基本达到,不宜再办,于是,1955年7月教育部、高教部联合发出《关于工农速成中学停止招生的通知》,决定从1955年秋季停止招生,今后的工农干部和工农群众的学习应坚决贯彻业余为主的方针,1958年最后一批工农速成中学学生毕业。五年来,工农速成中学发展到87所,共招生64 700余名,经过短暂的学习,他们有的成了经济建设中的技术骨干,有的走上了各级党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岗位,在我国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工农速成中学也因此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 晓庄学校   农业中学 ☛
0000488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