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 淡水养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 淡水养殖

(三) 淡水养殖

天津市解放以前淡水鱼养殖甚少,50年代初期开始养些草鱼。1957年逐渐转变为以养殖鲢、鳙鱼为主。到1960年利用水面1 540公顷,产量1 065吨。70年代池塘养鱼面积为1 867公顷,比60年代扩大了58%,平均每年养鱼产量也由60年代的1 451吨上升到70年代的2 550吨,增长了75%。进入80年代,天津淡水养殖业快速发展。1982年养殖面积达到5 618公顷,养殖产量4 241吨。还引进、推广养殖了荷元鲤、辽鲤一号、罗非鱼、罗氏沼虾等新品种。
1985年以后,天津市淡水养殖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对渔业生产的支持,新品种的引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再加上商品鱼基地的大规模建成,以及联合国援助“2730”项目的实施,使天津市淡水养殖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大大提高。1986年全市淡水养殖总产量2.78万吨,首次突破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50%以上,达到53.25%。1989年全市淡水养殖面积22 803公顷,其中池塘13 673公顷,水库4 339公顷,湖泊洼淀4 135公顷,河沟656公顷。淡水养殖总产量54 593吨,平均单产达到2 394千克/公顷,其中池塘平均单产2 956.5千克/公顷。
进入90年代以后,天津市淡水养殖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大力调整养殖品种结构,优化养殖模式,积极引进试养新品种。先后引进或推广养殖了方正鲫、异育银鲫、彭泽鲫、淡水白鲳、革胡子鲶、加州鲈鱼、河蟹、罗非鱼、梭鱼、鳜鱼等名特优品种,使全市淡水养殖品种由以往的不足10种增加到20多种,并扩大了鲫鱼、鲂鱼、河蟹等品种的主养面积。同时一些重大技术推广项目,如“天津市10万亩河蟹增养殖技术推广”和“天津市10万亩名特优品种养殖技术推广”等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淡水养殖业生产水平的提高。1995年全市淡水养殖面积达到27 007公顷,淡水养殖总产量111 861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2.88%。淡水名特优品种产量1.27万吨,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11.35%。淡水养殖平均单产4 140千克/公顷,比1989年提高了1 764千克。淡水养殖总产值4.4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占全市渔业总产值的57.62%,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6.03%。
1.养殖区域分布。1995年,全市淡水养殖面积达到27 007公顷,其中池塘16 408公顷,水库4 776公顷,湖泊洼淀4 959公顷,河沟738公顷,分布于12个有农业的区县。其中,西青区养殖面积4 693公顷,占全市淡水养殖面积的17.38%。武清县、宝坻县养殖面积超过3 000公顷,养殖面积超过2 000公顷的还有宁河县、东丽区、塘沽区,见表3-5-4。现有淡水养殖面积是1970年的24倍,1980年的7倍,1990年的1.22倍。

表3-5-4 淡水养殖面积分布


单位:公顷

区、县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
养殖面积池塘养殖面积池塘养殖面积池塘养殖面积池塘
塘沽区
汉沽区
大港区
东丽区
津南区
西青区
北辰区
蓟县
宝坻县
武清县
静海县
宁河县
其他
91
95
230
266
246
992
164
170
378
378
206
267
398
91
95
230
210
232
449
164
168
378
378
200
230
398
2 129
450
738
1 610
1 063
3 363
585
529
536
624
259
1 232
1 491
172
200
354
589
363
2 339
266
507
536
624
236
440
358
2 213
659
339
1 897
1 588
5 149
1 451
1 082
1 481
1 791
851
1 439
2 164
535
347
257
1 075
552
4 017
486
1 055
1 481
1 637
616
633
1 193
2 213
1 181
578
2 342
1 599
4 693
1 620
1 576
3 517
3 655
959
2 562
559
535
658
411
1 539
691
3 695
545
1 462
2 354
2 385
739
884
559
全市合计3 8793 22314 6086 98522 10513 88427 00716 408

2.养殖方式。
(1)池塘养殖。50年代初,主要利用天然坑塘以春放秋捕的传统方式养鱼,品种较少,主要是当地自然水域生长的鲤、鲫、草鱼等,产量低下。60年代初,经研究试验利用生活污水养鱼,获得成功。70年代,重点发展了化肥肥水养鱼,投喂饲料精养,机械人工增氧等技术。80年代初,相继建设了一批具有机械配套、合成饵料、鱼病防治等大面积连片商品鱼基地。80年代中期以后,天津市池塘养鱼规模大、面积广、品种多、产量高,养殖技术先进、设备完善。其技术特点是: 对鱼池修建、水质、水深、水流、水肥、水温、水的透明度、增氧等技术的掌握和调控应用更加规范。对鱼苗、鱼种放养的疏密、规格大小、品种搭配等更加规范合理。在喂养方法上,对人工合成饵料的投放以及自然生物饵料的利用,都有较合理的配比标准。在不同的地域水面和不同的时间,充分发挥不同的水体效能。生产管理、鱼病防治等亦有新的技术和方法。
进入90年代,通过调整养殖品种结构、优化养殖模式,推广普及先进养殖技术,加强病害防治等措施,天津市池塘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1995年全市有池塘养殖面积16 408公顷,养殖产量83 092吨,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4.3%,池塘总平均单产5 070千克/公顷。1995年单产比1990年的3 280千克提高1 189千克,比1985年的1 575千克提高3 495千克,比1980年的1 072千克提高3 997千克。
(2)水库养殖。天津市水库养鱼始于1973年。以小型水库为主,以放养草食性和杂食性的鱼类为主。90年代以后,北塘、鸭淀等水库开展了大银鱼、河蟹等增养殖。1995年全市利用水库养殖面积4 775公顷,养殖产量4 138吨,平均单产867千克/公顷。1995年养殖水面分别是1980年、1990年的8.8倍和1.08倍; 养殖产量是1980年的34.92倍,1990年的1.34倍; 单产水平比1980年提高297%,比1990年提高24.78%。
(3)湖泊洼淀养殖。天津市湖泊洼淀养鱼1959年前无记载。1959—1982年只有不连贯记载,养殖面积波动较大,单产水平很低,属于只投苗不管理的原始粗养方式。
1983年天津市根据农业部规定对湖泊洼淀的养殖水面重新划定,将单池6.7公顷以上、形状不规则、条件较差的池塘作为湖泊洼淀养殖,养殖面积855公顷,产量179.9吨,平均单产210.4千克/公顷。到1995年养殖水面4 958公顷,产量9 108吨,平均单产达到2 756千克/公顷。分别比1985年增长了0.54倍、6.08倍和3.59倍,比1990年增长了0.5倍、1.39倍和0.6倍。
(4)河沟养殖。天津市河沟养鱼始于1975年,主要利用较宽大的报废旧河道以及沟渠水源养鱼,由于水源没有保证,管理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养殖水面和产量不稳定。1975年养殖水面13.3公顷,1978年48公顷。1980—1985年养殖水面逐年扩大,由120公顷发展到500公顷,平均单产600~750千克/公顷。1990—1995年养殖水面547~1 107公顷,年产量变幅为803~2 494吨。1995年全市利用河沟养殖面积740公顷,养殖产量2 654吨,平均单产3 586千克/公顷。
(5)网箱养鱼。网箱养鱼始于1979年。因产量不理想,效益不好,1985年基本停产。1987年网箱养鱼再行试验0.45公顷,由于受灾和河道污染停止养殖。1988年全市网箱养鱼0.74公顷,产鱼485吨,平均单产65.5万千克/公顷。1990年全市已有网箱养鱼1.47公顷,产鱼795吨,平均单产54.15万千克/公顷。
3.主要养殖品种。1957年前,天津市以养殖草鱼、鲤鱼为主。1957年以后至70年代,以养鲢鱼、鳙鱼、鲤鱼、草鱼为主。80年代主要养殖品种有鲢、鳙、鲤、草鱼、罗非鱼、梭鱼、鲂鱼等。90年代养殖品种进一步扩大,增加了河蟹、异育银鲫、方正鲫、彭泽鲫、革胡子鲶、淡水白鲳、甲鱼、斑点叉尾𫛚、罗氏沼虾等名特优品种, 但当家品种还是鲢、鳙、鲤、草鱼、鲫鱼等少数品种。1995年天津市淡水养殖主要品种产量及其占养殖总产量的比例是: 鲢鳙鱼 45 280 吨,占 40.48%; 鲤鱼 34 190 吨,占38.61%; 草鱼10 424吨,占9.32%; 鲫鱼 (含异育银鲫、方正鲫、彭泽鲫)7 390吨,占6.61%; 鲂鱼2027吨,占1.81%; 罗非鱼1 312吨,占1.17%; 河蟹675吨,占0.6%。
4.淡水苗种生产。淡水鱼苗鱼种的繁育和来源,历经了外地输入、采集自然水域和人工育苗的发展过程。50年代初,草、鲤、鲫鱼苗主要从自然水域中采纳鱼种人工培育。到1957年,国营渔场从自然水域采纳鲤、鲫鱼鱼卵,人工移至育苗池中孵化得苗,50年代后期又采取将成熟亲鱼,放养在设有水草、棕片的育苗池中,让其自然产卵孵化得苗。60年代初,开始鲤、鲂鱼人工育苗试验。80年代末,鲤、鲂鱼人工孵化技术已经基本普及,大、中型养殖单位均可自行人工孵化鱼苗。
草、鲢、鳙鱼人工孵化技术的研究从60年代初开始。1963年,市水产研究所采用孵化缸、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催产,初获成功。1965年后,采用脑垂体催情水泥环道法育苗,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人工育苗技术和育苗质量。70年代后期,使用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 (LRH) 和绒毛膜促性腺素注射催产,环道孵化育苗获更大成功。1972年以后,在全市逐渐建成孵化环道39个,有亲鱼8060尾。从此草、鲢、鳙鱼种苗不仅满足了本市养殖需要,还可以支援外地部分苗种。
1989年全市有孵化单位106个,鱼种池面积1 533公顷,孵化鱼苗14.3亿尾,培育鱼种4.66亿尾,为历史最好水平。进入90年代后,为了提高良种覆盖率,天津市开始大量调入南方的原种鱼苗 (主要是鲢鳙鱼苗),本地淡水鱼苗孵化有所下降。1995年全市共孵化各种淡水鱼苗12.7亿尾,购销调剂苗种11亿尾(含部分乌仔)。
☚ (二) 海水养殖   三、水产工业 ☛
000108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