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洪水与泥石流
新疆的洪水按成因和灾害特点分为6种类型,即:暴雨洪水、冰雪融水洪水、暴雨融雪混合型洪水、泥石流、冰凌洪水、突发性洪水。
1. 洪水。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北坡中低山带,准噶尔西部山区,阿尔泰山区以及帕米尔高原山区。冰雪融水洪水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地区和准噶尔西部山区及山系高山区。混合型洪水分布在新疆各较大河流。突发性洪水,主要分布在天山和昆仑山北坡。冰凌洪水主要分布在叶尔羌河上游。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发生洪水灾害多次,统计表明80年代为洪水灾害的频发期,有重大影响的洪水灾害是:
(1) 1953年乌鲁木齐特大洪水灾害。1953年8月,乌鲁木齐发生历史上特大洪水 (重现期70年一遇),暴雨洪水将西大桥、中桥、三桥、四桥全部冲毁,洪水在市区淹没面积达10. 5平方公里,两岸淹没宽度750~1 250米,沿河两岸民房普遍冲淹,死亡14人,经济损失2 500万元。
(2) 1958年库车特大洪水灾害。1958年8月,库车河最大洪峰流量1 940立方米/秒,县城以北的监水沟洪峰流量1 150立方米/秒,两股洪水冲入库车县城,冲毁房屋7 126间,受灾户达60%以上。淹死554人,淹死牲畜697只,淹没农田1 039公顷,经济损失达千万元以上。
(3) 1961年叶尔羌河中下游洪水灾害。1961年9月,叶尔羌河上游由于冰川作用形成冰塞湖溃坝,最大洪峰6 270立方米/秒,洪水进入中下游的莎车、泽普、麦盖提县、冲毁叶尔羌河大桥5孔、公路桥4座,淹农田887公顷,倒塌房屋139间,死亡7人,淹死牲畜160头,冲毁渠首8座、闸口67处、桥涵96处、主干渠4条,经济损失1 000余万元。
(4) 1984年全区性大洪水灾害。受灾35个县市,水库垮坝8座,水库抢险8座,经济损失8 500万元。
(5) 1987年全区性的特大洪水。全区有64个县市及兵团各农业师普遍受到大范围暴雨洪水袭击,有41条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次大、较大洪水,有26条河流洪峰超警戒流量,全区受灾农田39万多公顷,受灾人口300万人,洪水使兰新铁路及南疆铁路中断183小时,国道中断20天,7座水库垮坝,冲毁渠首37座、渠道1 855公里、堤防394公里,冲淹农田36. 8万公顷,倒房22 841间,死亡72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 217万元。
(6) 1988年北疆特大春洪灾害。从1988年3月中旬开始,持续50天,范围达28个县市、25个团场,频次高(17次),洪峰高,洪量大,灾情重,受灾农田12. 33万公顷,灾民47万人,冲毁防洪堤18公里、渠道389公里,淹房5 081间,倒房2 529间,冲毁建筑物372座,直接经济损失4 736万元。
2. 泥石流。新疆为泥石流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北坡、天山两侧和阿尔泰山南坡。80年代以来,几次较大的泥石流灾害是:
(1) 1987年莎车县山洪泥石流,倒房30间,毁坏公路2公里,淹埋机车5辆,死亡7人,死亡牲畜2. 5万头。
(2) 1988年6月24日—7月 13日、7月 28日、8月7日,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阿拉沟连续发生4次泥石流,死亡7人,中断交通9天,倒房200余间,经济损失1 000万元。
(3) 1991年6月7日,巩留县莫合山区滑坡泥石流,死亡24人,伤7人,经济损失85万元。
(4) 1992年,兰新铁路了墩段、柴窝堡段泥石流断道3次,停运90小时,经济损失1 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