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洋水产资源
海洋水产资源包括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等海洋生物,以游泳种类占多数,是海洋捕捞的重要对象。还有软体动物与藻类等广东海洋渔业资源具有种类多、地域性明显、食性广、成熟早、个体生长速度快等特点。
1.鱼类。目前已有记录的鱼类资源的种类,根据其栖息生态习性,分布于大陆架海域的有1 004种,隶属于173科499属;分布于大陆坡海域的有200多种,隶属于25目81科。鱼类资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渔获物组成中经常出现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只有100多种。年平均占渔获物组成1%以上的仅有30多种,如蓝圆鳏、金色小沙丁、鲐鱼、竹䇲鱼、黄鳍马面鲀、带鱼、大眼鲷、金线鱼、鲱鲤、印度双鳍鲳、二长棘鲷、黄鲷、马拉巴裙胸鲷、红鳍笛鲷、海鳗、深水金线鱼、日本金线鱼、石斑、圆腹鲱、石鲈、蛇鲻、中华小公鱼、绒纹单角鲀、青带小公鱼、乌鲳、长体圆鲹、颌圆裸、东方豹鲂、大头狗母鱼、青鳞鱼等。其中以蓝圆鳏及黄鳍马面鲀两种在海洋捕捞产量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海水鱼类养殖过去都是以鱼塭养殖为主,近期发展起网箱养鱼和咸淡水养鱼。
2.虾类。广东海域的甲壳类主要是虾类,分布于大陆架区的有135种,隶属于18科53属,其中广泛分布于近海区的只有20多种,数量最多的是须赤虾、刀额新对虾、鹰爪虾,其次为短沟对虾、日本对虾、近缘新对虾、墨吉对虾、中型新对虾、长毛对虾和长额仿对虾等;分布于大陆斜坡水深400—600米海域的虾类有96种,隶属于18科46属,其中以拟须虾、长肢近对虾、绿须虾、刀额拟海虾的数量最多。广东对虾养殖自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特别是湛江、汕头一带,养虾产量占了全省的大部分。
3.头足类。头足类主要分布于大陆架海域,终年可以捕获,目前已有记录的为73种,其中以枪乌贼类(鱿鱼)的数量最多,实际年产量在1万吨以上,在枪乌贼的产量中,又以中国枪乌贼的产量最高,约占90%;大陆斜坡的头足类,已采集到的种类只有21种,隶属于14科18属,种类不多,各类的数量也少。
4.软体动物。软体动物以浅海栖息者占多数。台山、阳江、电白、饶平、汕尾、宝安占全省贝类养殖的大部分。主要品种有牡蛎、泥蚶、翡翠贻贝、珠母贝等。
5.藻类。广东藻类养殖规模还不大,主要是江蓠、紫菜等。
广东省海水养殖优质水产品为:石斑鱼、真鲷、黑鲷、花鲈、尖吻鲈、𫛛鱼、大弹涂鱼、中华马塘鳢、对虾、龙虾、锯缘青蟹、江珧、马氏真珠贝、贝蝶贝、华贵栉孔扇贝、牡蛎、鲍鱼、海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