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美学思想jikang de meixue sixiang
嵇康(公元223—262年),字叔夜,著有《声无哀乐论》 一书,集中概括了他的美学思想。嵇康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所提出的养生论。嵇康认为,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养生是分不开的。养生即是养神,养神的关键是摒除一切有害于养生的物欲和享受,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和”的境界。音乐有助于养神,因而音乐是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正是在养生论的基础上,嵇康提出了他对音乐本质的看法。他认为,音乐的本质是“和”,是对天地自然“和”的本质的体现,因此,“音声有自然之和”。而“和”的涵义是什么呢?在嵇康看来,“和”是“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体气和平”,是“清虚泰静,少私寡欲”。因此,音乐无关于哀乐,不仅超出了由名利、欲望的追求而产生的爱憎、忧喜,而且也不能使听者产生哀乐的情感。因为哀乐的情感是由人事的变化引起的,本来就藏在人的内心,只不过由音乐和声的触发而表现出来了。音乐之所以能够对人产生影响,乃是因为音乐具有形式美。这便是嵇康提出的著名美学命题“声无哀乐”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