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病名。小儿腠理不密,容易感冒,表邪侵入,首先犯肺,因而在冬、春气候多变的季节,最易引起咳嗽。另小儿如消化不良,以致脾为湿困,容易生痰,痰湿内蕴,则肺气失宣,亦致咳嗽。至于体质素弱,久咳伤津,导致虚火上炎而使津气亏虚,肾不纳气,则肺气更虚而咳嗽加剧。因此小儿咳嗽,可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咳嗽,如寒咳、热咳、伤寒暴嗽、肺寒咳嗽、肺热咳嗽、痰热嗽、秋燥咳嗽; 内伤咳嗽,如食积咳嗽、呷嗽、涎嗽、痰血嗽、肺燥久咳、脾虚久嗽、肾虚久嗽等。 小儿咳嗽xiǎo ér ké sou《本草纲目》主治第3 卷咳嗽(蜂房)(5)。病名。小儿腠理不密,容易感冒,表邪侵入,首先犯肺,因而在冬、春气候多变的季节最易引起咳嗽。另小儿如消化不良,以致脾为湿困,容易生痰,痰湿内蕴,则肺气失宣,易致咳嗽。至于体质素弱,久咳伤津,导致虚火上炎而使津气亏虚,肾不纳气,则肺气更虚而咳嗽加剧。因此,小儿咳嗽可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咳嗽,如寒咳、热咳、伤寒暴嗽、肺寒咳嗽、肺热咳嗽、痰热嗽、秋燥咳嗽;内伤咳嗽,如食积咳嗽、呷嗽、涎嗽、痰血嗽、肺燥久咳、脾虚久嗽、肾虚久嗽等。 小儿咳嗽 小儿咳嗽小儿咳嗽,分外感和内伤两类,临床以外感咳嗽为多见。咳而声音嘶哑者,为哑嗽。《幼幼集成》云:“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在小儿由风寒、乳食不慎而致病者多矣”。出生后百日以内发病者,名为百日嗽,或百晬内嗽、乳嗽、胎咳。 外感咳嗽: 发病急,病程短,除咳嗽外,多伴有表证。其中 ❶风寒咳嗽: 咳嗽频数而重急,无痰或有痰稀白,鼻塞涕清,咽痒声重,或伴有发热恶寒,或全身不适,舌质不红,舌苔薄白,脉浮。证属风寒闭肺,肺气失宣。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用杏苏散,或止嗽散加减。若冬季无汗酌加麻黄、生姜;若发热汗出者,酌加生石膏;若咳重酌加百部、细辛。 ❷风热咳嗽: 多见于表邪入里化热,邪热迫肺,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鼻流黄涕,咽喉红肿,或发热汗出,或咽干口渴,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为风热犯肺,肺失清宣。治宜散风清热,宣肺止咳。偏表热咳嗽,用桑菊饮加减;偏里热咳嗽,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若咳重酌加兜铃、蝉衣;热重酌加黄芩、青黛;咽喉肿痛酌加射干、蓝根;痰多酌加竺黄、胆星。 内伤咳嗽: 多继发于久咳不愈,反复发作,咳久则气阴耗伤,继之出现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证候。 ❶阴虚燥咳: 干咳无痰,或有痰粘少,不易咯出,口舌干燥,咽痒音哑,夜间盗汗咳重,或午后低热,手足心热,舌质嫩红,苔少欠津,脉细数。证属阴伤肺燥,肺失清润。治宜养阴润燥,清肺止咳。用沙参麦冬汤,或百合固金汤加减。若咳重酌加紫菀、冬花;口舌干燥酌加乌梅、五味子;若低热盗汗颧红酌加银柴胡、地骨皮、青蒿;大便秘结酌加玄参、瓜蒌。 ❷气虚咳嗽: 咳嗽日久,脾肺气虚,面色苍白,体虚多汗,痰多稀白,日轻夜重,气短懒言,倦怠乏力,喜暖畏寒,舌质淡嫩,苔少或无苔,脉细无力。证属脾肺两虚。治宜健脾益气,化痰止咳。用六君子汤加黄芪、五味子、百部等。若兼咽舌偏红,口干少津,酌加沙参、麦冬、知母;若兼新感,发热无汗,酌加苏叶、芦根;若发热汗出,酌加桑皮、骨皮等。 ❸湿痰咳嗽: 咳嗽反复发作,痰多稀白,喉中痰鸣,自汗盗汗,痰声漉漉,时消时现,舌质淡红,苔少或无,脉细无力。证属脾虚痰湿,阻于肺络。治宜健脾益气,温化湿痰。用六君子汤,或苏子降气汤加减。若咳嗽重酌加干姜、五味子;喘重酌加银杏;若脾虚湿重,酌加茯苓、冬瓜子;病久气虚,酌加太子参、黄芪;汗多酌加青蛤丸、煅牡蛎等。 此外,小儿百晬内嗽,痰壅喘咳。《幼幼集成》治以川贝母、淡姜汤润湿,饭上蒸过,甘草半生半炒,研细末,砂糖为丸,龙眼核大,每次一丸,米汤化服。 ☚ 小儿感冒 小儿哮喘 ☛
小儿咳嗽 小儿咳嗽咳嗽起因于外邪侵袭,肺失清肃,肺气不得宣泄;或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脏,肺气不能肃降而引起。按临床证候可分为外感和内伤咳嗽二类。 外感咳嗽 小儿形体未充,卫外不固,外感六淫之邪,易袭人体,内犯肺脏,使肺失宣降,痰液滋生,阻塞气道,肺气郁闭,上逆而发咳嗽。症见咳嗽频作,痰白或黄稠,发热,头痛,鼻流清涕或浊涕,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指纹青紫。治宜宣肺清热,止咳化痰。第一种治疗方法:清脾经100次 补脾经200次 清肝经250次 清心经150次 清肺经300次 补肾经100次 推大肠100次揉外劳50次 推三关50次 推六腑50次 推揉膻中150次 揉中脘100次 推揉擦肺俞发红 按肩井2~3次。第二种治疗方法: 开天门30次 运太阳30次 运耳后高骨30次 运八卦300次 分阴阳200次 揉二扇门100次 推揉膻中50次 揉肺俞100次 按肩井5次。第三种治疗方法: 清肺经300次 推肺俞150次顺运内八卦100次 摩螺丝穴100次。风寒者,加推三关50次 推二扇门50次 拿肩井穴10次。风热者,加推六腑50次。胸闷气急,加分推膻中100次。便秘者,加虎口推出大肠100次。 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肺气郁滞,久而化火,熏灼肺脏,肺阴亏耗,失于清润,气逆于上,引起咳嗽。症见咳嗽频作或阵作,尤以早晚为甚,干咳无痰,或痰稠难咯,气短汗出,胸闷纳呆,舌苔白腻,脉细或细数。治宜健脾益气,宣肺养阴。第一种治疗方法: 补脾经250次清肝经200次 清心经100次 清肺经100次 补肺经300次 补肾经150次 推大肠50次 揉外劳100次推后溪50次 推揉膻中150次 揉中脘200次 推揉擦肺俞发红 按肩井2~3次。每日推一次,5次为一疗程。第二种治疗方法: 分阴阳300次 运八卦300次推脾经300次 推肺经300次 补肾经200次 掐二人上马200次 按弦搓摩100次 天门入虎口100次 推揉膻中50次 揉肺俞100次。 ☚ 小儿发热 肺风痰喘 ☛ 00020115 |